“大家不要搶,我這里有一個分配方案,請大家和我的朋友維克多先生商議一下具體的份額。”
劉青山也沒法子,他手頭上,除了大雁和野豬比較多一些,像各種鹿類,種群數量尚在發展期,總不能全都宰了賣肉,那和殺雞取卵,又有什么區別?
這方面的教訓,實在太多,也實在太過慘痛。
在他們老家那邊,就有過這樣一個最典型的事例:島國那邊,要進口大量的熊膽。
結果,林子里面的黑熊就遭了殃,許多地方,都直接給殺絕根了。
這種慘劇,劉青山絕對不會叫它發生在自己身上。
那群商人無奈,只好都圍住維克多,爭取多搶占一些份額。
維克多這貨其實早就跟劉青山商量好了,這些供貨商,按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銷量,制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份額。
想要徹底滿足需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得分就不錯了。
不知不覺間,維克多在這伙人中的地位,又噌噌上升,隱然已經成了這群供貨商的領袖。
一群外商在這吵吵鬧鬧,就跟幼兒園小朋友搶東西似的,把碧水縣這邊的人都給看傻了。
老周輕輕捅捅劉青山:“他們買東西,都不問價兒的嗎?”
他早就注意到了,劉青山的那些圖片上面,并沒有標注價格,那還不獅子大張口啊?
劉青山的嘴角翹起:“需求程度和購買意愿是成正比的,在野生動物供需方面,現在是賣方市場。”
老周聽得稀里糊涂,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對劉青山的欽佩。
都是一個縣的,他早就知道,夾皮溝帶領著周邊幾個大隊,早早就搞起了野生動物養殖。
這種事情,肯定是青山老弟的主意。
瞧瞧這眼光,不服不行啊。
王書記也從這里面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湊到劉青山跟前:
“青山,看來養殖野生動物有搞頭,你說咱們縣,是不是應該把野生動物養殖這攤子鋪開來呢?”
劉青山可沒他這么樂觀:“短期國內的銷量肯定不行,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個行業肯定就會越興盛,關鍵是要堅持下去。”
野生動物的繁殖,也需要周期,短則三年五載,長則十年八年,成效才能顯現出來。
“只要是條好路子,那就可以搞。”
王書記也信心大增,決定回去之后,就把這件事鋪開。
現在的干部,如果不向上提升的話,許多都是在家鄉終老,一干就是大半輩子。
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許多長效性的東西,能堅持下來。
不像后來的輪換制,在一個地方干上三年五載就挪窩,只注重那些短平快的項目。
很快,維克多那邊,也分配完畢,出售的野生動物其實一點不少:
野豬就有三千多只,絕大多數都是二年生的,重量在二百到三百斤,總重量超過三百噸。
數量最多的是馴化的野雁,數量超過兩萬,再加上其它山禽,野雞、沙半斤啥的,總數將近五萬只。
禽類養殖就是這樣,一旦形成規模,那數量就呈幾何狀增加。
鹿類因為還在發展壯大期,所以出售的不多,只有二百多只。
剩下一些雜七雜八的,都不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