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村里唯一的一條大道上,隱隱聽到場院那邊,傳來鑼鼓聲,是村里的秧歌隊,正在操練呢。
隊部后面,停著兩輛大卡車,一輛是去縣里乳品廠送奶的,另一輛,是專門拉人的。
劉青山一問,原來是去縣里買年貨,你家要買彩電,他家要買洗衣機的,好不熱鬧。
合作社剛剛分紅,大伙手里都有錢,改善一下生活,再正常不過。
窮人乍富,多少都會有點飄,這些樸實的農民,當然也不例外。
劉青山剛想提醒一句“理性消費”,就聽到老支書的吆喝聲響起:
“一個個的,心里都有點數兒,別兜里有倆錢就得瑟!”
呵呵,這話實在,車上的人都嘻嘻哈哈答應著,也有人嘴里對付:
“現在啥東西都噌噌漲價,買點以后用得著的,先預備著。”
“發愁啊,家里十好幾萬存款,可咋花呢?”
大張羅也在車上擠著呢,還裝出一副唉聲嘆氣的模樣。
這話倒是不錯,就連張桿子家,存款都超過十萬塊,蓋房子都是合作社出錢,也不用各家掏錢,真沒啥大份兒花錢的地方。
再說,都是窮怕了的,好不容易有了點存款,你叫他們大手大腳撒錢,大伙也舍不得啊。
大卡車沒影了,老支書也直搖頭:
“這以前沒錢的時候愁,現在有錢了也愁,物價一個勁漲,大伙都擔心這錢越來越不值錢,青山,你有啥好法子沒有?”
因為通貨膨脹比較嚴重,所以這幾年存錢,是最不合算的。
支書爺爺還是深謀遠慮的,也隱隱看到這個問題,只是苦于找不到對策,只能是往銀行里存。
但是銀行存錢的利息在不斷下調,與此同時,物價漲得厲害,所以放在銀行也照樣貶值。
在大伙分紅那天晚上,劉青山就已經開始琢磨這件事了,于是笑道:
“支書爺爺,錢捂在手里是最虧的,到時候大伙商量商量,最好是拿出來進行投資。”
老支書吧嗒一下小煙袋:“你的意思是錢生錢,都放出去,這個可不穩當啊,搞不好就容易打水漂。”
所謂的放出去,就是民間私下放貸,利息高的嚇人,三分利五分利都正常。
張隊長一聽,也在旁邊插話進來:“都知道咱們夾皮溝有錢,入冬之后,就有不少人都來咱們屯子,琢磨這事兒。”
劉青山聽了是連連擺手:“這個萬萬不行,人家給你來個卷包燴,咱們找誰要錢去!”
張隊長嘿嘿兩聲:“俺和老支書一商量,也覺得這事兒不靠譜,就把人攆走了,有幾個死皮賴臉的,讓俺掄著鎬把子給削跑啦!”
“哈哈,打得好。”劉青山也是大樂,別看張隊長沒啥文化,但是大事不糊涂,不是那種貪小便宜吃大虧的。
幾個人一邊聊,一邊進了村部,都自己找地方坐了,老支書這才繼續問道:
“青山你在外面兒,見多識廣,眼界比俺們高,你說說這投資具體是咋回事?”
劉青山是夾皮溝的主心骨,這個政策,絕對不會動搖。
投資的方式和渠道,當然很多,目前最省心最賺錢的,當然是在大城市買房子,以后都是幾十倍的回報率。
不過劉青山不準備涉足這個,夾皮溝想要發展,就得走自己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