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這才一拍腦門:“忘啦!”
于是,大樹下又多了一名簽約歌手,劉青山知道小英子唱歌當然是不錯的,至于品性,大樹下的氛圍比較好,慢慢影響,應該可以做出一些改變。
在這邊忙忙活活地度過了星期天,劉青山又回學校繼續上學,不過他注定是不能安心在校,剛上了兩天,又得跟何婉清請假。
這次是部隊的趙首長派學校的軍代表給他傳來消息:首批已經幫他聯系好一千名退伍兵和民兵,還有百十名工程技術人員,已經到達津門,需要劉青山過去主持大局。
數千人的大遷徙,光靠著龍騰公司,還真玩不轉,沒有部隊的支持,不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最關鍵的是,你龍騰公司出面,人家根本就不會信任你,絕對不會遠渡重洋,撇家舍業跟你去非洲呢。
津門距離首都不遠,劉青山一行人索性就開車過去,兩三個小時也就到了。
人員暫時都安置在一處軍營里面,住的都是帳篷,實際人數,遠不止一千。
還要加上他們一部分的家屬,足有三四千人,規模都快趕上一個小型鄉鎮的人口了。
剛子領著一伙人,正在這邊忙活呢,數千人吃喝拉撒的,光是后勤保障,就夠人忙活的了。
好在這部分人都是退伍兵或者民兵,比較遵守紀律,他們已經自發地編排出基本的組織。
選出班長,隊長等負責人,所以人數雖多,卻并不雜亂。
大伙瞧著幾千人,都有點頭皮發麻,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干啥。
還是張龍和老班長他們這些部隊出來的,比較有經驗,立刻召集那些選出來的臨時負責人開會。
連工程技術人員的代表,一共好幾十人,也沒有屋子,就在露天席地而坐,召開了遠征軍第一次擴大會議。
劉青山倒是早有準備,把這些日子擬定的一些文字材料,給大家分發下去。
這些材料,還都是借用學校印刷室,才弄出來的。
在沒有打印機和復印機的時代,老費勁了,先要刻蠟紙,然后進行油印。
就是那種推著墨滾兒的,推一下,下面印出來一張。
學校印卷子之類的,現在也全靠這個呢。
劉青山好歹有后世管理大公司的經驗,所以制定的內容比較齊全,從組織機構到規章制定,再到各個部門的分工,以及后勤保障等等,列舉的都非常詳盡。
這下子,大伙感覺一下子就有抓手了,起碼知道該干啥,不用像剛才那般麻爪兒。
等大伙都看完了,劉青山這才笑道:“一會呢,大家把需要的工具和設備之類的,都列舉一下。”
“那邊是一窮二白,根本什么都別指望,能運過去的,咱們盡量自己帶著。”
眾人一聽,都不由興奮起來,一名隊長起身:“報告,我想問問,有沒有小四輪拖拉機,以及相配套的農機具?”
畢竟是退伍兵和民兵,沒有七嘴八舌地亂吵吵。
“這個當然有,咱們總不能去了那邊,也學當地土著,刀耕火種吧。”
劉青山這次也準備玩個大的,既然想要在那邊扎根,舍不得投入可不行。
隨后,那些負責人就開始一個個地匯報:小到鋤頭鐮刀等等常用的農具,大到需要建設五小工業的基礎設備,記錄的采購清單,已經有幾十頁紙。
這些不算,最關鍵的是,還得運過去糧食和各種日常用品,都需要補給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