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電筒的光束下,那濃濃的綠意,看上去確實賞心悅目。
一連瞧了幾塊,都是種水上佳,周教授不免贊嘆:“小劉啊,就你這些翡翠原石,要是都解出來,絕對價值不菲。”
他沒好意思說具體的價值,總之,幾百萬還是值的。
別看這時候,普通人都不拿古董當好東西,但是有價值的東西,什么時候都是有價值的。
把翡翠從原石里取出來的過程,叫做解石,這個解字,行內人讀作gǎi。
“這些都是我師父當年攢下的。”劉青山早就和啞巴爺爺說好了,有些老物件,都推脫到師父身上。
很快,大伙又轉到別處觀賞,這些翡翠雖然價值不菲,不過在這些老教授眼中,反倒不如那些古玩,其中蘊含的文物價值更高。
等到那些學生幫著搬運完物品,也急火火地趕過來觀賞,都跟在兩位教授身后。
他們當然懂規矩,只看不摸,沒有人上手。
就連那兩位教授,想要上手某件器物的時候,也都會跟劉青山招呼一聲。
搞得劉青山一個勁解釋:“您幾位隨便上手。”
琳瑯滿目的藏品,把那些學生都瞧得眼花繚亂,望向劉青山的目光,也越來越古怪:
年紀輕輕就搜羅了這么多好東西,這位小學弟,還真是深藏不露啊。
別說他們了,就連兩位教授,都瞧得頻頻點頭,不停贊嘆幾聲:
“難得難得,竟然還有宋代的汝窯瓷器,小劉同學,你這里不簡單,就連許多博物館里,都沒有汝瓷壓陣呢。”
嚴教授正在瓷器的陳列架前面駐足觀賞,那是一件天青色的筆洗,小巧精致,令他愛不釋手,不停把玩。
宋代的汝瓷,就連故宮博物院里,也沒有幾件的,足見其珍貴。
“老嚴,喜歡的話,就叫小山子送給你了。”古老在旁邊笑道。
嚴教授連連擺手:“看看就好,這么貴重的器物,你敢送,我還不敢收呢。”
說完,小心翼翼地將筆洗送回原處,目光又落到一個青花大罐上,索性就蹲下去欣賞,嘴里邊看邊贊:
“好,這個大罐,就算是放在明代那個時候,也算是國之重器嘍!”
在當時,國內普遍認為,青花始于明代。
劉青山當然也不會點破:這個是元青花大罐。
“青山啊,你這里,已經足夠開一個博物館嘍。”
嚴教授對劉青山的稱呼,也變得更加親近。
他也喜歡收藏,就是家里那幾十件東西,還是藏著掖著的,花了三四十年的時間才好不容易攢下來的。
現在瞧瞧這滿坑滿谷的,心里只有感嘆的份兒。
劉青山點點頭,他以后也確實有這個想法,所以才會只進不出的。
幾個人又轉到字畫那邊,只是原來的那些,都妥善保管在箱子里,只有這次帶回來的十幾幅,還都是卷成卷軸,沒有收藏起來。
另外就是老帽兒師叔他們收上來的,以近現代畫家的畫作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