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您就是那位作家和作曲家芒廷先生,我們這邊的歌迷,都親切地稱呼您山峰先生,您能給我先簽個名嗎,就簽在這里好了!”
她抻著自己的女士襯衫,山峰高聳。
好像還挺合適的,在山峰上面寫山峰,這個主意太棒了,琳達都差點想為自己的急智叫好。
琳達這么做,當然是為了節目效果,同時也是想刁難一下這個來自東方的年輕人,聽說他們都是很保守的。
電視機前的觀眾,對這種事情,也都是喜聞樂見,所以都瞧得津津有味,并沒有換臺。
劉青山瞄了一眼,就裝模作樣地拿起筆,一本正經地說道:“琳達小姐,是簽在外面,還是簽在里面。”
電視機前的觀眾,都不由自主地“噢”了一聲,老司機的厲害之處就在于此。
一旁的小李都使勁眨著眼睛,他一向自詡風流倜儻,可是現在忽然覺得,在撩妹這項技能上,好像被別人給比下去了。
琳達都被說得俏臉微紅,當然也可能是故意的,一切都為了節目效果嘛。
她也知道,這是現場采訪,不是脫口秀節目,所以很快就又重新引領話題:
“芒廷先生,剛才你們演奏的那首曲子,感人至深,能知道它的名字嗎?”
劉青山臉上的神色,也重新變得凝重起來:“最后的莫西干人。”
“哦,很恰當的名字,可是我為什么從這個名字里面感覺到哀傷?”琳達也表現出悲傷,作為主持人,立場必須正確。
劉青山輕輕點頭:“每一個民族,都有生存的權利,都有追求自由的權利,這就是我們想要表達的。”
政治問題,他身為一名外國留學生,當然不能在這種場合來說。
但是作為一名記者,琳達可以說,她立刻接過話題:“希望政府能夠妥善安置這些原住民,讓自由之光,照耀這里的每一寸土地……”
在她一番慷慨陳詞之后,這個節目就已經達到目的。
隨后琳達又對老崔和張大姐進行了簡短的采訪,尤其是對他們演奏時使用的樂器,感到好奇。
畢竟在西方的傳統觀念中,小提琴和鋼琴之類的,才算堂堂正正的樂器。
張大姐比較實誠:“印第安人使用的樂器,其實和我們國家一些古老的樂器很相似,所以我們很容易就能掌握。”
老崔想起了劉青山說過的話,于是補充了一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這句話,也叫琳達不得不點頭稱贊,然后這才開始收尾,準備圓滿地結束這場直播。
她逐一和劉青山等人握手致謝:“芒廷先生,祝您學業順利,我想UCLA的音樂學院,肯定又會出一名高材生的。”
劉青山的嘴角微微翹起:“我就讀的是經濟學院。”
朝著有些迷糊的主持人揮揮手,劉青山轉身走人。
雖然采訪結束,不過劉青山并不知道,各種媒體鋪天蓋地的后續報道,卻才剛剛拉開序幕。
他和老崔以及張大姐的名字,很快就要在這片大陸上廣為人知。
重新坐回小李的那輛法拉利里,劉青山也忍不住思考一下:剛踏上這片土地,就搞出這么大的動靜,是不是太高調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