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洲不由得眼睛一亮,他知道,以劉青山的眼光,那寫出來的東西,絕對有高度。
于是林子洲接過來細細讀著,越讀眉頭皺得越深,到了最后,拿著稿紙的手,都不禁有些微微發抖。
好半天,林子洲這才抬起頭,目光死死盯著劉青山的眼睛:“青山,這個有點危險啊!”
在他看來,豈止是有點危險,簡直太危險了,比火藥桶還危險,一個不好,就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的那種。
劉青山卻依舊面帶微笑:“姨夫,不至于吧,這個是純粹學術性的討論,跟政治也不沾邊。”
“還不沾邊,你看看你的這個題目,既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那就宜緩不宜急。”
林子洲有點急了,指著稿紙最上邊的一行字,手指頭差點把稿紙給戳個窟窿。
這篇文章要是真發表的話,指不定捅出個多大的窟窿呢。
這兩年,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在思想領域里,也出現一些問題,上邊很是重視。
雖然劉青山的這篇文章,是結合即將開始的物價闖關進行探討,并沒有犯路線方面的錯誤。
可是國家正在大力推行物價闖關,你在這唱反調,那不是相當于頂風作案嗎?
從保護劉青山的角度出發,林子洲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發表的。
看到林子洲一副要吃了他的表情,劉青山心里也很無奈。
明明知道物價闖關會失敗,會給百姓帶來恐慌,他很想做點什么。
于是他就從經濟學的角度,表達一些看法,想引起上層的注意。
如果能夠把物價闖關的放緩一些,或許能夠平穩過度。
要知道,這次闖關失敗,可不僅僅是涉及到經濟層面,而是對整個社會風氣的轉變,起到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
有點像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社會風氣淳樸,
而經歷了這次震蕩之后,隨著貧富差距的增大,許多人的價值取向,都漸漸開始發生變化。
但是現在劉青山也有點明白了,憑著他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什么。
在他思索的時候,林子洲又把劉青山的文章讀了一遍,他能感覺到,文章里面的觀點是正確的。
可是大勢所趨,無人能擋。
他雖然沒有劉青山那種宏觀視角,但是出于一名新聞記者的敏感,也隱隱能夠感覺到,似乎正處于一個大變革的路口。
如果真的就這么放棄這篇文章,他還真有點舍不得。
思量再三,林子洲還是把這沓稿紙裝進自己的公文包:
“青山啊,我帶回去跟主編研究研究,在報紙上發表,那影響面太大,肯定是不行的。”
“看看能不能在內參上發表,這樣或許更穩妥一些。”
劉青山也點點頭,只能如此了,反正他已經盡力,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他能左右的。
第二天,劉青山送走了林子洲和舒作家一行人。
還有海師兄,也隨著他們一同回京,畢竟大學現在還沒放寒假呢。
劉青山大包小包的,給塞了不少土特產。
隨后,劉青山又送走了楚云秀的旅游團,雖然秀丫頭戀戀不舍的,她還沒在這兒玩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