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中年人也笑呵呵地一個勁點頭:“大伙多幫忙哩,俺們這罐頭忒好吃嘞。”
李姐還打開一瓶,找了個小勺,一家舀一個黃太平果,給大伙品嘗。
大伙一邊吃一邊點頭:“挺甜的。”
中年人依舊滿臉堆笑:“俺們這罐頭都是真材實料,大伙都是有學問的人,肯定有法子,幫幫忙,幫幫忙。”
吃人家的嘴軟,大伙就七嘴八舌地給出主意,有說降低價格的,有說搞有獎銷售的,反正都挺用心,至于有沒有效果,他們就不敢保證了。
“小劉啊,你是學經濟的,你給拿個主意。”
李姐也覺得那些主意不大靠譜,看到劉青山一直笑而不語,就直接找上他。
劉青山從自己辦公桌上,拿起裝著水的罐頭瓶兒,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然后說道:
“也不是沒辦法,只要在瓶子上下點功夫就成。”
“罐頭瓶兒不都是這樣滴,還能咋弄?”那個中年人疑惑地問。
這時候的罐頭瓶,還沒有后世那么多的樣式,基本都是統一規格的,比較矮,但是肚子比較大,手小的,得倆手捧著。
上面的瓶蓋兒,也不是像后來那種旋轉的,而是整個一圈,都是壓死的。
吃的時候,得用螺絲刀,把周圍一圈都撬起,比較費勁。
周圍的同事也有點搞不懂:是啊,罐頭瓶子不都是這樣的嗎?
劉青山輕輕晃晃手里裝水的罐頭瓶:“還多虧李姐給我的這個罐頭瓶兒,讓我受到啟發。”
“要是把罐頭瓶設計成玻璃水杯的形狀,就是比現在細一些,高一些。”
“這樣吃完罐頭之后,瓶子還可以……”
沒等劉青山說完,李姐就使勁一拍大腿:“妙啊,既能吃罐頭,吃完又能得個喝水的杯子,一舉兩得!”
其他人也聽明白了,都跟著點頭,都夸年輕人就是頭腦靈活。
“這個在經濟系里,都能成為典型案例啊,成本基本沒增加,卻極大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好想法,好想法!”
忽然有人插話進來,大家一瞧,原來是經濟學院的兩位大佬,胡院長和周副院長,聯袂而來。
大伙連忙七嘴八舌地打招呼,胡院長還笑著拍拍劉青山的肩膀:“沒給咱們學院丟臉。”
很明顯,這兩位大佬過來,是專門給劉青山站臺的:這是我們經濟學院出來的人,大伙都給點面子。
都是老辦公室了,大伙當然知曉其中的用意,于是紛紛夸獎起來。
有說劉青山勤快的,有夸小劉腦瓜聰明的。
胡院長也聽得連連點頭:“青山啊,學以致用,最為難得,你做的很好,很好。”
“都是咱們學院的教授教的好。”搞得劉青山都有點汗顏,不過他也能體會到胡院長和周副院長對他的關愛,心里還是熱乎乎的。
等到兩位大佬滿意地離去,那個中年推銷員這才湊到劉青山身前,抓住他的雙手,使勁搖晃:
“哎呀,小同志,可真是謝謝你咧,還是有學問好,這么好的點子,咋想出來的涅?”
“你這個點子,真是個金點子,你放心,以后你們這里的罐頭,俺們廠包了,一個月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