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太少了。”凱文搖搖頭:“劉,不如這樣好不好,我們直接收購你們的紅豆杉種子好了,請放心,價格肯定讓你們滿意。”
他的提議,當然是最省事的做法,一個買,一個賣,合作愉快。
不過劉青山卻不這么想,賺不賺錢的,倒是其次,他主要是想引進設備和技術,出售原料什么的,那是最沒技術含量的做法。
于是也笑著搖搖頭:“我們沒有出售的計劃。”
這時候,凱文的一名助手接過話茬:“先生,我們的價格,絕對有誠意,每公斤紅豆杉的種子,我們的收購價是五十美金。”
在他想來,這個價格,對于一個落后國家來說,已經非常高了,絕對是能讓對方跳起來歡呼的價格。
可是他很快就失望了,因為不僅僅劉青山沒啥反應,就連吧嗒著小煙袋的老支書等人,也都一臉淡然。
這個助手就有些誤會了,又強調一遍:“那是五十美金,換成你們的貨幣,就是兩百!”
老支書瞥了他一眼,輕輕在鞋底子上磕打兩下小煙袋:
“沒啥大驚小怪的,俺們村出產的松露,一公斤一百多美金呢。”
助手不由得一臉尷尬,訕訕地重新坐下,心里的那種優越感,立刻變得蕩然無存。
他忽然想到,好像在他們國家,也是如此,那些德州的老農場主,一個個別看土里土氣,卻一個個都非常有錢。
這下到不用凱文再費口舌了,想要收購的話,肯定行不通,那就只能另想辦法:“劉,說說你的計劃吧?”
劉青山朝他點點頭:“很簡單,我們從輝瑞引進加工設備,當然,初期可能還需要你們提供幾名技術人員,生產出來的成品,我們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配。”
這樣啊,好像也不是不行。
凱文來的時候,已經跟公司的總裁談過:最好的當然是直接收購原料。
如果行不通的話,就再尋求其他形式的合作,劉青山的這個提法,起碼表面看起來,對雙方都是比較公平的。
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分配的比例了。
這個就好像切蛋糕,你切得大一點,我剩下的就小一點。
想到這里,凱文笑道:“劉,你也知道,技術和設備,才是關鍵。”
“不,我認為原料才是關鍵,我們國家有一句諺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劉青山當然也深知這一點,自然不會輕易讓步。
“劉,只有原料的話,你是生產不出紫杉醇的。”凱文也是卡脖子的行家,或者說,這也是他們這個國家的優良傳統。
沒法子,誰叫人家在技術方面領先了呢。
劉青山也同樣不急:“凱文,沒有原料,你們再好的技術和設備,也只能放在實驗室里蒙塵。”
簡直沒法繼續談下去了,小李聽得煩悶,索性站起身:“我出去轉轉。”
鄭紅旗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他現在的工作,經常會和外商進行談判,感覺自己怎么就沒有青山這么足的底氣呢?
劉青山和凱文,就像兩頭頂架的牛,誰也不肯退讓。
僵持了好一會,還是凱文撐不住勁:“劉,既然我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那就平分好了。”
凱文也參加過不少商業談判,可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