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發電廠,大伙這才注意到,在他們來的路邊,隔一段就有水泥電線桿子,上邊架著電線,一直通到港口那邊。
發電廠就位于聚居地的邊上,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一排排的建筑。
路面也不再是沙土路,而是變成了寬闊平整的水泥路。
這邊并不缺水泥,像是西邊的伯貝拉港那邊,就有水泥出口。
并沒有太高大的樓房,多是二層建筑,在這邊不用考慮保暖,所以是非常節省建筑材料的。
房屋大都是刷成白色,這也是當地人的習俗,和他們的信仰有關。
大樹下的歌手們,倒是不覺得什么,這里就跟國內的縣城或者大鎮子差不多。
但是在劉青山眼里,那就大不一樣,因為他清楚記得,上一次來的時候,這里根本沒有一座像樣的房屋,這些都是新建的。
即便是當時阿杜酋長的駐地,也全都是破破爛爛的小泥房,哪里有現在這么氣派。
帶著欣喜,劉青山索性下車步行,其他人自然也都下來跟著,好奇地四下打量。
道邊可以看到一些光著屁股的小黑孩,在跑來跑去的,一個個都跟小黑泥鰍似的。
“他們怎么都不穿衣服,是買不起嗎?”阿毛好奇地向身旁的老班長詢問。
“這幫臭小子都習慣了。”老班長也無奈地搖搖頭,有些習慣,還真不是輕易就會改變的。
大伙也漸漸發現,雖然小黑孩兒們都不穿衣服,或者就上身穿個小背心,但是腳上都穿著鞋子。
這也是和從前很大的不同,劉青山去阿杜酋長的部落做客的時候,那些小家伙,可都是光著腳板兒的。
也可以看到一些蒙著頭巾的婦女,身上穿著寬松而鮮艷的衣裙,看到這些人,都遠遠地避開。
“難道我們不受歡迎嗎?”小凳子有點好奇。
張龍就給他解釋,這是當地人的民族習慣,大伙這才了然。
反倒是沿途碰上的一些當地男子,都會非常熱情地湊上來打招呼,黏黏糊糊的,聊起來沒完。
這些男子,身上也大都穿著統一的工作服,歡子就不免好奇地問道:“難道這里也有工廠?”
老班長點點頭:“當然有了,現在都辦了好幾個工廠。”
“有罐頭廠,主要生產駱駝肉罐頭和魚罐頭,出口到東歐和西亞那些國家,很受歡迎呢。”
“還有糧食加工廠,和一個土豆淀粉加工廠,一個薯片廠。”
大伙不由得嘖嘖稱奇,想不到看似這么落后的地方,也能辦廠。
“薯片是什么?”
歡子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兒,有點不知所謂。
老班長呵呵一笑:“一會兒就能嘗到。”
他們這邊,主要種植土豆和玉米,土豆的種植面積又是最大的。
本來土豆是比較好保存的,不過這邊太熱,很容易就生芽子,所以劉青山就給出招:加工各種口味的薯片。
大伙正往前走呢,就看到前面跑過來一個穿著背心短褲的小黑孩,一邊跑一邊揮舞著兩個小胳膊,嘴里興奮地叫著:
“爹,爹你回來啦!”
用的還是普通話,雖然腔調有點怪,但還是可以聽明白的。
大伙相互望望,都面色古怪,因為他們這伙人里,并沒有當地的土著。
卻見小五大步迎了上去,張開雙臂,將小娃子抱在懷里,然后高高舉到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