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看到辦公桌上有個木質的小書架,里面放著十幾本書,于是指了指說道:
“王大哥就是路作家,寫這本平凡的世界的。”
柳主任還有那兩位老師,都噌一下站起來,然后吃驚地望著山杏和小老四。
小老四臉上也露出兩個酒窩:“我大姐夫就是用了高山的筆名,寫這本渴望的。”
柳主任和兩位老師對視一眼:難怪呢,人家的啟蒙老師,都是響當當的大作家。
再瞧瞧兩個小姑娘穿的校服,尤其是胸前那夾皮溝村小幾個字,再也不覺得土氣,反倒透帶著幾分神奇。
等柳主任從震驚中回過神,她的心里,已經完全同意收下這兩名轉學生了。
不過按照流程,她還是親切地跟劉青山說道:“像你們這種情況,最好是有什么特長,我們學校才好特招的。”
“不過也沒關系,這兩個孩子,在寫作方面,也算是擁有特長了。”
小老四又眨巴眨巴大眼睛:“主任,我們都會說英語,這算不算是特長?”
如今的小學,并不開設外語課,都是從初中才開始學英語的。
但是出國熱,也引發了一股學英語熱,所以英語磁帶什么的,賣的都特別好。
“你們會講英語,那我們對話試試?”那位小王老師就是教英語的,一聽之下,立刻來了興趣。
結果開始對話之后,小王老師就有點冒汗了,她能聽出來,人家這倆小姑娘,發音比她還標準呢。
而且對話非常熟練,日常用語根本沒問題,甚至一些比較生僻的單詞,連她都聽不懂是什么意思。
厲害啦!
小王老師掏出手絹,擦擦額頭上的汗珠:你們不是什么夾皮溝村小來的,你們是從國外回來的吧?
柳主任的英語不行,不過她會看啊,一瞧小王老師直冒汗的樣子,就知道結果了,于是笑著問道:
“兩位同學,你們的英語是怎么學的?”
“跟我二姐和哥哥學的,他們都在米國的洛城留過學。”小老四是快嘴兒,說話也十分干脆利落。
乖乖,不得了,一家子兩個留學生。
柳主任心里都服氣,這年頭,可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出國留學的。
山杏也補充道:“我們村里,經常有國外的客人和朋友來做生意的,制藥廠那邊,常年有米國來的叔叔阿姨,我們沒事就跟他們聊天。”
難怪,原來人家有這種基礎啊。
小王老師心里這才稍稍平衡了一些,而柳主任則想到什么:
一個小山村,哪來的那么多外國人,夾皮溝,這個名字,聽著好像有點耳熟啊?
猛然間,她腦子里面靈光一閃:夾皮溝,不就是全國都大名鼎鼎的第一個十萬元村嘛!
這下子,所有的疑問都徹底消散。
“對了主任,我和山杏,還喜歡畫漫畫編故事,您知道葫蘆娃吧,葫蘆娃腦門上的標記,就是我們給美術廠提的建議。”
小老四又想起來一件事,這個倒不是她顯擺,主要是擔心學校不收她們。
山杏也點點小腦瓜:“青青表姐的美術廠,準備拍攝統一小姐妹的動畫片,介紹一些科學常識,我們還給寫了好幾個小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