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正月十五,夾皮溝依舊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之中。
按照當地的習俗來說:打正月,鬧二月,瀝瀝拉拉到三月。
然后等開春了,才備耕生產,開始一年的忙碌。
眼瞅著明天就正月十五,天氣也暖和許多,陽光一上來,暖洋洋的,朝陽坡都開化了。
屋頂上也掛著大冰溜子,亮晶晶的。
吃完早飯,各家都收拾完了,村里人就出來到當街溜達。
張大帥光著腦瓜出門,大光頭溜光锃亮,溜達到村部后邊的時候,就看到張桿子抄著袖兒,正在太陽根兒底下,跟一幫村民白話呢:
“俺給大伙講個真事兒啊,說有天晚上,大帥媳婦就聽孩子吭嘰,那時候孩子才四五歲,還吃奶呢。”
“他媳婦尋思著,這準是睡到半夜餓了,就迷迷糊糊把孩子抱在懷里喂奶,喂了半天還哭,大帥媳婦也納悶啊,嘴里就嘟囔,這咋還沒吃飽呢?”
“然后就聽張大帥在他懷里說,你個敗家娘們,半夜不睡覺,抱著俺晃啥呢?”
大伙都跟著嘻嘻笑,紛紛表示,張大帥的個頭是矮了點。
冷不丁就聽嗷嘮一嗓子:“桿子,你個老小子又埋汰俺是吧,信不信俺現在就拿刀,去豬場給你那些弟兄們挨個放血!”
一瞧見張大帥那光溜溜的腦殼,張桿子立馬就慫了,
嘴里嘿嘿兩聲:“大帥你別急眼啊,兩口子的個頭高點矮點都不算事,中間能找齊就行。”
大伙一聽就更樂了,恨得張大帥非得要跟張桿子撂一跤。
張桿子哪敢跟他動手啊,連忙轉移話題:
“今年過年,咋好像總感覺少點啥是的,大伙覺得沒?”
沒少啥啊,年貨都準備得特別足,各家都分了半扇豬肉,都過了個肥年,老老小小都挺高興的。
張大帥摸摸自己的光頭:“青山一家今年沒再屯子里過年,少了點主心骨唄。”
對對對,是這么回事,大伙都連連點頭。
整聊著呢,就看到幾個小娃子拉著小爬遛,從村子東邊的小松江那邊跑回來,邊跑邊喊:“青山哥回來啦!”
大伙不由得精神一振,也都朝著村東迎過去。
只見幾輛吉普車慢悠悠地開進夾皮溝,車門一開,小老四噌一下從車里跳下來,然后就在地上使勁蹦跶:
“回家嘍,回家嘍!”
她是夏天的時候去的首都讀書,然后放寒假就飛去米國,大半年沒回來,那是真想家啊。
山杏也下了車,看到眼中熟悉的小山村,鼻子竟然有些發酸,眼圈也泛紅。
一個半大小子沖過來:“哈哈,山杏姐回來啦,別激動,別激動,要是一哭,臉該皴啦,你看我這臉,都落下病根兒了,一到冬天就跟麻土豆似的。”
看著眉開眼笑的二牤子,山杏也不由得翹起嘴角,從包里掏出一盒盒的巧克力,分給這些小伙伴。
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很快就跑進村子里。
劉青山扶著爺爺奶奶下車,然后就迎向人群:“大帥叔,桿子叔,大伙過年都好啊!”
“哈哈,青山你們一回來,俺們這心里立刻就有底了。”張大帥想拍拍劉青山的肩膀,卻有點夠不著。
還是劉青山雙膝一曲,叫大帥叔在肩膀上拍了兩下。
這時候,老支書還有張隊長等一伙人也都聚攏過來,嘴里都樂呵呵地招呼著。
劉金鳳就張羅著叫大伙從車里搬東西,出國一趟,多少也給各家捎回來點東西,甭管是啥,都代表著心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