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一瞧那二爺這架勢,連忙搶過電話:“喂,英大哥你好,我是劉青山,別聽二爺的,你說下位置,我一會兒開車接你。”
倆人在電話里約好之后,劉青山這才放下電話,那二爺還在那擺譜呢:
“那是我孫子輩的,我叫他滾過來,他都不敢爬著過來。”
行行行,您老是大輩兒,您老有理。
劉青山也不和那二爺爭辯,又把電話遞給舒作家:“擇日不如撞日,要不也給梁老師打個電話問問,有時間就一起。”
舒作家也在旁邊看那二爺表演呢,他樂呵呵地接過大哥大,打了兩個電話,這才找到正主。
說明一下緣由之后,梁老師也非常感興趣,那就正好,劉青山跑一趟,把人都接過來。
舒作家陪同,畢竟那兩位都不認識劉青山。
先去接小英,也就是那二爺口中的小胖墩。
見面一瞧,果然沒有叫做的外號,小英胖嘟嘟的,戴著厚厚的近視鏡。
他和舒作家也認識,握手之后,舒作家就給雙方引見一下。
“英大哥,你好你好。”劉青山現在也比較認同那二爺的稱呼了。
小英現在是首都人藝的導演,有正式編制的那種,人家大學畢業之后,還出國留過學,剛回來也每兩年。
在米國的時候,也多少聽聞一些劉青山的事跡,于是笑著握手:“劉先生,你好,在海外久仰大名。”
客氣兩句,劉青山接上小英,又去接梁老師。
因為是周日,所以梁老師回了父母家,小英跟他們一家都比較熟悉,屬于世交的那種,關系非常好。
當然很好了,在小英和丹丹離婚之后,就和梁家的三妹成為一家人。
梁家一共有三個孩子,梁老師是老大,老二就是那位小眼吧唧的喜劇演員。
他們家住的是隸屬于人民報紙的大院兒,小英在門外招呼一聲,里面噔噔噔跑出來一個姑娘,二十歲的樣子,親熱地抱住小英的胳膊。
劉青山一瞧,這眼睛好像也不大,估計是遺傳。
梁老師也應了出來,先跟舒作家握手,然后這才望向劉青山:
“我看過你的書,牧羊少年是一本很棒的書。”
劉青山也打量著對方,身材也是胖乎乎的,戴著近視鏡,文質彬彬,和藹可親。
不過越是這種看似謙和的人,骨子里卻有著屬于自己的高傲。
“梁老師過獎了,那本書,我就是提供了一個思路。”劉青山一點也不敢在這位面前擺譜。
人家上小學的時候,就發表詩歌小說之類的,后來更是有許多家喻戶曉的作品,比如創作的相聲《虎口遐想》、《小偷公司》之類。
梁老師對劉青山卻十分親近,握著劉青山的手就不放:“青山啊,我也是京大畢業的,你叫我一聲師兄就好。”
原來還是校友,劉青山也覺得親了不少。
梁老師繼續說道:“青山,謝謝你,這幾年為母校做了那么大的貢獻。”
看來這個才是主要的原因,劉青山點點頭:“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