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驚魂案涉及突厥大周邦交,聲勢浩大,滴血雄鷹陰森恐怖,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相對而言,藍衫記案最不起眼。
沒有絕頂的高手,沒有陰森的鬼祟,甚至幕后黑手設計這么大的計劃只是為了求財,逼格堪稱全系列最低。
但,這是最危險的案子。
藍衫記案的最終執棋人是皇帝,要考慮的不是敵人之心,而是帝王之心。
除了狄公這等官場老油條,誰也過不去。
這種沒什么高手而且還要動腦子耍心眼的案子,狄光磊一點興趣都沒有。
提到武舉,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歷史上首位武狀元是誰?
在正史上,首位武狀元名叫“員半千”。
這個奇怪的名字是個“組合名”,姓名都是別人給的。
員半千十世祖劉凝之自梁入魏,以忠烈自比伍員(伍子胥),北魏皇帝拓跋燾賜姓為“員”。
也有記載說是劉凝之崇拜伍子胥,改姓“員”。
“半千”則是因為王義方夸贊他“五百年一賢”,他便改本名“余慶”為“半千”。
不同于戰功赫赫的郭子儀,員半千一生都是文官,武藝如何,兵法如何,誰也不知。
武舉最新開科,很多地方不如明清時期完善。
狄光磊不是歷史學家,對于武舉的印象基本上來自于一部名叫《武狀元蘇乞兒》的電影。
事實上,《武狀元蘇乞兒》很多地方都非常考究,電影中展示的武舉科目和歷史上要考查的科目基本相同。
如今卻沒那么多講究,偏重于技勇,主要項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
狄光磊武藝不凡,暗器功夫也不差,但擅長使用手弩,對于弓箭并不十分擅長。
好在武藝高深,眼疾手快,倒也不落后于人。
狄光磊練的武器是單锏,馬戰一寸長一寸強,就算用短兵刃,也應該是雙兵刃,比如“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
單锏不利于馬戰,但狄光磊武功高深,硬生生憑借過人武藝擊敗全部對手,拿到了魁首。
武則天端坐于高臺之上,越看越滿意。
馬戰之后的步戰、負重、摔跤都是狄光磊的長項,輕而易舉擊敗全部對手。
武舉最后一項是“殿試”,巧的是,“殿試”也是武則天開創的。
殿試開創于武周,成制于宋朝,一二三名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已經是明清時期的事情了。
本世界是演義世界,倒也沒那么多的講究,已經有了狀元榜眼探花,殿試也比較正規,貼近于明清時期。
當然,這些東西狄光磊一概不知,只當是本來如此。
……
歷代帝王就沒有不好大喜功的,武則天自然不會例外,對于首次武舉分外看中,要“御筆點狀元”。
“學淵,咱們上次見面,是在三年前吧?”
“是。”
“三年沒見,當年的狄學淵熱血激昂,如今怎么這般拘謹?”
狄光磊立刻大拍馬屁:“當年為救父親,不得不為,如今識得帝威,不敢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