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千牛衛擺開儀仗,揚州官吏在崔亮等人的帶領下聚齊。
兩名贊禮官踏前一步高聲道:“圣旨欽點江南道黜置大使兼江淮都轉運使狄光磊大人到!”
“揚州刺史崔亮,率揚州刺史府衙下僚屬,揚州漕運使衙下僚屬,恭請圣安!”
狄光磊雙手高拱過頭,洪鐘般沉聲道:“圣躬安!”
咳嗽一聲,又道:“圣旨到,揚州眾僚接旨!”
“臣崔亮率揚州眾僚恭候圣諭!”
“詔日:
古來圣王治世,皆重水利。自堯舜始而至禹,發天下之民,疏河道,因勢導,滅水患,通江河,以利天下,此所以歷朝皆委賢良之臣治河瀆之故也。
先朝秦之李冰、蜀之諸葛皆為是。漕渠暢則轉運利,國脈順而天下寧。然今漕運噩耗頻傳……”
宣讀完圣旨,狄光磊喝道:“漕運使楊九成何在?”
楊九成上前一步,道:“下官在。”
“運鹽船翻覆,食鹽落水,可曾派人打撈?”
“下官多次派人打撈,可食鹽詭異消失,此等幽冥之事,下官無能為力,請大人恕罪。”
“幽冥之事?這個理由好,那本官就給你看個更加幽冥的,帶上來!”
十多個千牛衛抬著大袋大袋的食鹽上前,放在楊九成身邊。
“楊大人,這麻袋上面的字,你認識么?”
狄光磊要“打草驚蛇”,從北溝大倉中帶了七八袋食鹽,見到這些食鹽,楊九成驚得差點把心臟跳出來。
“本官突襲了一個叫做北溝大倉的地方,哪里有江淮鹽鐵轉運使的食鹽近四十萬石,楊大人要不要去看看?”
“這……”
“五次翻船,百萬石食鹽,全部都儲存在北溝大倉中,由大躉船分批運走,這些躉船都有你漕運衙門開具的憑證,你作何解釋?”
“我……”
“每年修邗溝的護渠款被你花在何處?你那所謂的養廉銀又養出幾分清廉?”
楊九成“啊呀”一聲,癱倒在了地上。
他已經想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
不!極度的恐懼讓他身體不受控制,他已經失去了思考能力。
狄光磊怒喝道:“來人,把楊九成壓下去,嚴加審問。”
看著被押走的楊九成,崔亮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狄光磊竟然如此厲害,他們還沒商討出對策,北溝大倉已經被攻破了。
狄光磊還知道多少秘密?掌握了多少證據?
現在是楊九成,下一個是不是就輪到他崔亮了?
崔亮不敢繼續向下想了,他怕想得太多,太恐懼,露出更多的破綻。
狄公辦案喜歡敲山震虎,放餌釣魚。
狄光磊有先知優勢,知道誰忠誰奸,誰好誰壞,完全可以打草驚蛇,步步緊逼。
此時的崔亮就是這種狀態,一直到吃完接風宴,各自返回,他才恢復了幾分理智。
用冷水洗了一把臉,崔亮召長史吳文登來商議對策。
“好厲害的人物啊,真不愧是狄仁杰的兒子,他怎么找到北溝大倉的?”
吳文登道:“這已經不重要了,大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探明狄光磊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