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達摩祖師起,羅漢拳便是少林打基礎的武學,大炎立國之后,羅漢拳更是傳遍諸國。
少林各堂首座與人交鋒,必以羅漢拳起手。
阿羅尊者同樣也會羅漢拳,雙拳一揮,和大悲打在一起。
兩人忽合忽分,越打越快,斗了數招之后,大悲忽然用了一招奇招。
左掌一圈,如封似閉,右掌倏地從肘底穿出,搗肋捶胸。
這一招不是羅漢拳,也不是“羅漢五行拳”,而是少林三十三代方丈無住禪師創出的“闖少林三十三路神拳”。
大悲猛地用出這門拳術,阿羅尊者拳路盡數被封住,但他半點不急,以瑜伽功活動手臂,從近乎不可能的位置發動攻擊,連擊大悲三下。
若非大悲的橫練氣功有些許成就,挨了三下必會被擊倒。
三十三路拳法用完,大悲又用了一路金剛掌法,但不等掌力轟出,阿羅尊者猛地一喝,以獅吼功震懾了他的心神,隨后突出奇招,把他摔倒在地。
一招得手,阿羅尊者并不追擊,而是后退數步,一派高僧風度。
不是不想追擊,而是大悲的橫練氣功太厲害,繼續打下去,勝負猶未可知,不如占點便宜就停手。
痛禪自持身份,只得認輸。
贏了一場之后,阿羅尊者并未下場,而是和翼仲牟比起了兵刃。
阿羅尊者并不算什么壞人,他有些類似于《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渴望高深武功,喜歡低調裝叉。
翼仲牟用的自然是一百零八路伏魔杖法,阿羅尊者的武器是一把戒刀,使出了一套“降龍刀法”。
“降龍伏象功”的內勁直透刀鋒,登時閃起了漫天刀影,一柄寶刀就如化成了數十柄,方圓三丈之內,只見刀光,不見人影!
“勝男,你說這一場誰贏?”
眼力是武者的必備條件,一個武功高深的人,必然眼力出眾。
孟神通黨羽眾多,先讓那些武林人士去試試也好。
狄光磊為了不讓厲勝男過分關注孟神通,考校起了她的眼力。
厲勝男道:“以功力而言,翼仲牟更為渾厚,不過他重傷未愈,不能完美發揮伏魔杖法的威力。
那個番僧方才和大悲斗了一場,功力消耗嚴重,兩相比較,平手的幾率大些。”
說話功夫,翼仲牟和阿羅尊者已經斗到八十一招,阿羅尊者故技重施,想要以獅吼功震懾翼仲牟,不想翼仲牟腦子暈了,招式仍舊剛猛,震飛了他的寶刀。
孟神通以阿羅尊者消耗嚴重為由,認定這一場是平局,痛禪大師也沒有反對。
不等孟神通點將,屠昭明站了出來,道:“久聞武當七十二手連環奪命劍威力無窮,在下不自量力,想請武當高人指點幾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