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嬴政,狄光磊不由得想起他的豐功偉績。
他一統六國,讓華夏大地首次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他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交通,使車同軌,書同文,大大方便了商業和文化交流;
他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修筑長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他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
功蓋三皇、過五帝,故稱“皇帝”。
千古一帝!
放眼華夏歷史,沒有人比嬴政更配得上“千古一帝”這個稱呼。
狄光磊穿越各個世界,兩度建立王朝,均以“秦”為國號,很大一方面就是出于對秦始皇的崇拜。
如果年輕幾十歲,狄光磊可能會選擇輔佐嬴政,現在自然沒這個心思了。
稱霸天下的把戲狄光磊已經玩膩了,現在的愛好是教學生。
這個世界上,剛好有很多靈秀非常的學生。
“韓非這個滑頭鬼,竟然把你送到我這里來了,也好,我正好有一樣東西要交給你。”
“什么東西?”
“這個!”
狄光磊手一翻,遞過去一把寶劍。
寶劍端凝沉雄、大巧不工,非眼力、見識和胸襟兼得者難窺其妙。
嬴政道:“這是太阿劍?”
“沒錯,我在小圣賢莊和荀況論道,順便和伏念切磋了一下。”
“先生奪了他的劍?”
“非也,不是我奪了他的劍,而是他發現太阿劍并不適合他,主動把劍給了我,讓我為寶劍找一個合適的主人。”
狄光磊輕輕撫摸太阿的劍脊,道:“太阿乃威道之劍,出爐時天時、地利、人和三元歸一,劍未成而劍氣已存于天地之間,太阿的劍主,必須身負絕頂的霸氣,你來試試。”
嬴政接過寶劍,和蓋聶接過七星龍淵一樣,太阿劍上瞬間爆發出濃郁至極的劍芒。
即便如今潛龍在淵,千古一帝的威嚴也非尋常人可以比擬。
狄光磊不得不祭出水幕結界,掩蓋這股威壓天地的無上神威。
“太阿劍送你,但這是有代價的。”
“先生請講。”
“以物易物。”
“先生要什么?”
“仁道之劍——湛盧!不是我要,是給伏念。”
本世界神兵利器很多,風胡子更是排出了“劍譜”,但很多寶劍和劍主并不匹配。
儒家人拿一把威道之劍是什么道理?拿仁道之劍才對啊。
更別說太阿本就是秦始皇的佩劍。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李斯《上書秦始皇》)
經過狄光磊移形換位,誠信高潔之劍歸于蓋聶,威道之劍歸于嬴政,仁道之劍歸于伏念,人與劍合,才能發揮出劍真正的威力。
嬴政道:“寡人必定把湛盧劍送到小圣賢莊。”
口稱“寡人”而不是“我”,代表嬴政是用秦王的身份許下諾言,金口玉言,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