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時期,有“不滅國不為名將”的說法,連派出的使節都能一人滅一國,大唐武將的傲氣可想而知。
事情傳到長安,李世民立刻整軍備戰。
讓唐僧西天取經,除了和觀音菩薩的約定之外,也有讓唐僧記錄西域地圖,方便征討的原因。
到小世界爭奪天帝之位,觀音菩薩的幫助是一方面,自身努力是另一方面。
李世民修的是帝王之道,國土越龐大,國力越強盛,根基就越渾厚,成功率就越大。
……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牙崩半個說不字,一刀一個,管殺不管埋!
和尚,留下馬匹行李,放你過去,如果不然,我認識你,我手中大刀不認識你。”
唐僧見過孫悟空那開山一拳,對于這些土匪全然不懼,只是看了孫悟空一眼。
孫悟空冷笑著上前,道:“敢問各位高姓大名?”
領頭的說道:“我們六個,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這種名字一看就有古怪,絕非正常人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有一種說法是,西游是一本講修行的書,吳承恩用八十一難比喻修行路上的劫難。
六個土匪的名字代表了“六賊”。
人身因有六根,則有六識;因有六識,則有六塵;因有六塵,則有六賊;因有六賊,則耗六神;因耗六神,則墜六道也。
孫悟空冷笑幾聲,一頓棒子把人趕走。
按照他原本的脾氣,這些人一個也活不了。
但這五百年間,狄光磊時常過來開導,孫悟空也懶得和凡人一般見識,趕走便是,并未下殺手。
如此一來,觀音菩薩卻是沒有借口給孫悟空戴金箍。
修行首在修心。
心不安定,什么都白費。
如果只憑自己的力量不能收心,可以借助工具,把心鎖住。
定住心猿則悟空,拴住意馬便化龍,戒貪戒色共八戒,戒殺戒嗔是悟凈,身心純凈朝佛祖,心之所在即西天。
金箍便是那把鎖。
如今的孫悟空已經收心,自是沒必要戴什么金箍。
觀音菩薩樂得如此。
最好三個箍一個都用不著,祂好全部都留下。
降服六賊后,唐僧師徒在鷹愁澗遭遇了小白龍敖烈。
當初在八卦爐中淬煉,狄光磊吸收孫悟空的靈韻,補全了自身根基,孫悟空吸收了狄光磊的知識,補全了見識短板。
除此之外,孫悟空也吸收了狄光磊的靈韻。
一來補全了火眼金睛,使眼睛不再怕煙。
二來狄光磊屬水,為孫悟空添了水屬性,讓他下水之時不用掐避水咒,可以放心施展神通。
敖烈的修為如何是孫悟空敵手,若非菩薩來得快,怕是要被金箍棒活活打死。
行路至此,觀音菩薩也發現了不妥。
狄光磊并未直接干涉佛法東傳,但通過間接的提點,提升了孫悟空的實力。
很多原本的“難”,變成了小災小劫,不值一提。
目前還無所謂,后期很多劫難都與水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