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也不知道老吳為何這么喜歡“八百里”這個數據,黃風嶺獅駝嶺荊棘嶺等山脈綿延八百里,流沙河通天河之類的大河也是八百里。
注意,河寬八百里,長度卻不知有幾千幾萬里了。
唐僧看著滔滔河水,道:“悟空,悟能,你們都有騰云駕霧之能,誰馱我過去?”
孫悟空有擔山趕月的神力,豬八戒也能背起一座山。
但此時此刻,兩人卻不約而同的拒絕。
豬八戒道:“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云的,如何馱得起,還是師兄來吧。”
孫悟空道:“俗話說,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
如妖怪那般使攝法,弄風頭,扯扯拉拉,就地而行,卻是沒什么難度。
但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投機取巧,否則便是到了靈山,佛祖也不可能把真經給咱們。
這就叫: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孫悟空這話看似推脫,實則說的最是在理。
莫說背負唐僧,便是唐僧的包裹行李,那也是沉重之物,因為行李代表了唐僧的凡塵因果。
豬八戒最后論功行賞,功勞便是挑著行李走了十萬八千里。
一陣風把唐僧卷走,尋常小妖就行。
背著唐僧過八百里流沙河,強如孫悟空,也是萬萬不行。
說話功夫,流沙河中鉆出一個妖怪。
火紅色的頭發亂糟糟的堆在腦袋上,兩只眼睛炯炯有神,藍靛色的臉龐兇神惡煞。
身披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懸著九個骷髏頭,手中提著一條降魔寶杖。
這妖怪不是別個,正是沙僧。
看到沙僧脖子上的九個骷髏頭,唐僧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那九個骷髏頭便是他的九個前世,雖無宿世記憶,但總歸還是留了一些恐懼。
沙僧手中那條降魔寶杖并非影視劇中的月牙鏟,而是和搟面杖一般的烏黑色棍子,主要材料是月宮梭羅樹,由魯班親手打造。
沙僧的本事和豬八戒一般無二,雖說神通變化少了一些,但別的分毫不遜。
兩人用的兵器均是五千零四十八斤,數次激戰也都是平手。
不過這也造成了西游中一個很著名的“戰力問題”。
已知:豬八戒≈沙僧,奎木狼>(豬八戒+沙僧)*20,孫悟空>二十八星宿;
求:孫悟空等于多少個豬八戒?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卷簾大將是個什么官?怎么打碎個琉璃盞就要被罰下界,還要受到每七日百劍穿心的酷刑?
卷簾大將這個職位,“大將”只是虛詞,“卷簾”才是最重要的。
老吳是明朝人,寫書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融入當時的特征,很多地方就是諷刺時局。
朱元璋出身低微,對于讀書人很有幾分忌憚,擔心他們通過面部表情看出自己的想法,所以上朝要掛簾子。
給他掛簾子的,就是“卷簾將軍”。
《明史》記載:(明太祖登基時)置卷簾將軍二人于簾前,俱東西向。皇帝袞冕,升御座,大樂鼓吹振作,樂止,將軍卷簾。
到了明成祖時期,卷簾將軍實際功能消失,變成授予貼身衛士的榮譽稱號。
沙僧贊詩中有“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是很明顯的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