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扛抬之轎,乃是叫喚之叫。”
“我曉得,莫管閑事,且走路。”
唐僧雖然想走,但紅孩兒一聲聲的救命著實凄慘,心中頗為不忍。
“徒弟,這個叫聲,不像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回聲。
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我們應當去救他一救。”
“師父,這去處兇多吉少,今日且把慈悲心收起,過了此山再發慈悲。
蛇蟲鼠蟻,花草樹木,皆可成精,別的也就罷了,只是有一種蛇精,善能知人小名兒。
隱藏于草叢里,或山坳中,叫人一聲,人不答應還可,答應一聲,他就把人元神攝去。
古人云,脫得去,謝神明。
切不可聽他,更不可應他,快走,快走。”
唐僧不是迅哥兒,心說有你們保護,我還怕他叫人蛇么?
用錫杖分開路邊荊棘,壯著膽子上前,見樹上綁著一個清秀可愛的小童,頓時勃然大怒。
“你這潑猴著實可恨!全無一絲善良之意,我說叫喚的是個人,你卻偏說是妖怪!
這樹上吊著的不是人又是什么?”
孫悟空很想說你還記得白骨精么?
但良言相勸卻被接二連三的無視,更有高聲辱罵,孫悟空心說這次定要讓你長長記性。
在孫悟空的縱容下,紅孩兒被解了下來。
紅孩兒嫌棄豬八戒和沙僧貌丑,讓孫悟空背他,孫悟空也沒有拒絕。
文學作品中,最忌諱寫相同的內容,否則很容易寫不出新意,但寫名著的是大才子,自然沒有這個顧忌。
吳承恩寫西游便是如此。
前有孫悟空背銀角大王,后有孫悟空背紅孩兒,連借口都幾乎一樣,但抓唐僧的手段卻全然不同。
銀角大王用移山填海術搬來三座山壓孫悟空。
紅孩兒則是先招來一陣狂風,隨后化身為一團火焰,輕巧的離開孫悟空的后背,把唐僧卷走。
待到風停了,孫悟空趕上前去,冷笑道:“師父呢?”
豬八戒道:“風來得緊,我們都藏頭遮眼,各自躲風,師父伏在馬上呢。”
“我戳瞎了你這對豬眼,馬上哪有師父!”
“啊呀!師父怎的成了燈草做的,風一吹就被吹走了。”
“師父不聽我勸,被妖怪抓走,咱們也別麻煩了,直接散伙吧。”
“猴哥說的是,西天路無窮無盡,不知幾時能到,不如趁早散伙,猴哥回花果山,師弟回流沙河,我回高老莊!”
沙僧聽到“流沙河”,心說就是死了我也絕不回去,過那不人不鬼的日子,趕忙高聲勸說。
“我等前生有罪,感蒙觀音菩薩點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保護師父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
倘若我們各奔東西,豈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別人聽了,也會笑我們半途而廢,有始無終!”
孫悟空聞言點了點頭,笑罵道:“還是悟凈來的誠懇,你這呆子,最是憊懶。”
說罷,孫悟空一棒子把山神土地喚了出來,問道:“這里是什么山?”
一個山神壯著膽子說道:“稟告大圣,此山喚做六百里鉆頭山,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有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
“這山上有多少妖精?”
“只那一個。”
“他住在山前還是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