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細細觀瞧,卻發現幻境好似蓮花瓣一般堆疊。
花瓣的核心處,有一朵非真非假,非虛非實,在三界之內,卻又割裂在三界之外的蓮花。
黑蓮!
“魔……魔羅……他,他回來了。”
無天(奎剛)的威勢實在是太強,觀音菩薩這種有大神通的,也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天塌下來個兒高的頂著,燃燈古佛和如來佛祖既然沒有動手,就說明他還沒有過來,只是一個分身,那還不足為懼。”
觀音菩薩瞬間恢復淡定,道:“蜃以黑蓮的法力催動幻境,貿然進入,怕是會損傷悟空等人的元神。”
“危險和收益從來都是并存的,若是他能戰勝心中的魔障,從此便會山高海闊,所向披靡。”
“天尊的意思是?”
“咱們進去,引導悟空走出這場心魔之劫。”
“蜃雖然無力照看別處,但直接闖入,怕是會驚動他,引起別的變數。”
“所以咱們需要一個引子。”
“什么引子?”
“唐玄奘。”
唐僧不知何時已經趕到了此處,聽到狄光磊的話,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悟空是貧僧的徒兒,引導他走出魔障是貧僧的職責,貧僧愿往。”
“那會很危險。”
“危險總不可能超過這一路上遭遇的妖魔的總和吧?
悟空為了貧僧一次次奮戰,貧僧若是拋棄了他,便是到了西天,佛祖也不會把真經傳下。”
“若是祂會傳下呢?”
“就算佛祖傳下,貧僧也不會接,修佛修的是心,忘恩負義之心,是傳揚不了佛法的。”
“好,不愧是圣僧,貧道佩服。”
觀音菩薩道:“既如此,咱們便進去吧!”
說罷,狄光磊和觀音菩薩一同施法,以唐僧為引子,悄無聲息的進入到幻境之中。
……
“孫悟空,你這潑猴,答應佛祖保護玄奘西天取經,卻串通牛魔王要吃你師父,你可知你犯了何等大罪?”
觀音菩薩端坐在祥云蓮臺之上,手持玉凈瓶,面容前所未有的冰冷。
觀音菩薩有三十三相,既有慈悲為懷救苦救難,又有金剛怒目降妖伏魔。
沖天氣勢碾壓而至,孫悟空感覺到了如山如海的壓力。
這當然不是真正的觀音菩薩,而是孫悟空心中的負面情緒被蜃妖捕捉后,幻化出來的觀音菩薩。
西行之路,唐僧多番誤會孫悟空,孫悟空心中豈能沒有怨念?
“吃”唐僧,代表了孫悟空的“怨憤”。
至于這觀音菩薩幻象,則是孫悟空的理智產生的負面情緒——要“吃掉”唐僧,最先阻止的必然是觀音菩薩。
說實在的,此時還是李世民當政,中土佛門的信仰除了佛祖之外,多以文殊菩薩為主。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就在李唐的老家,文殊菩薩曾化身為杜順和尚,與李世民論佛,李世民稱之為“簡在帝心”,因此得名“帝心尊者”。
除此之外,杜順的侄子杜如晦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三位,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觀音信仰在當時只能說是逐步流傳,流傳程度并沒有文殊菩薩那么廣。
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對于中土的情況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出五行山之后,接觸最多的便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的深不可測給了他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孫悟空心中,觀音菩薩僅次于菩提祖師、如來佛祖,與狄光磊并列。
“觀音,我看你是女人才讓你三分,不要以為我怕了你,俺老孫連佛祖都不怕,誰也不怕!”
唐僧道:“悟空,你怎么能這么和觀音姐姐說話呢。”
“滾,不要吵!”
“孫悟空,你既然不怕我,為何要搶紫霞仙子的月光寶盒?”
孫悟空怒道:“好,既然避不了,老孫就和你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