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孫悟空的事,豬八戒小心翼翼的湊了上來,道:“天尊,能不能問一件事。”
“什么事?”
“我能不能去看看小龍女?”
“你還記得當初的約定么?你這些年怎么過的,用我給你說一遍么?”
“這……我……”
“連孫悟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現在又能做什么?
武當山就在那里,想去就去。
但你當年可以精誠所至,今時還能金石為開么?”
豬八戒垂頭喪氣的說道:“不能。”
“現在見面,不過是平添煩惱,相見不如不見,取經去吧,到了西天問問佛祖,有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經此一難,唐僧師徒心力交瘁,修整了足足七日,才繼續上路。
按照“原著”,下一難應該是“真假美猴王”。
從修心的角度而言,孫悟空代表了圣心、佛心,六耳獼猴代表了凡心、雜心。
把圣心驅逐走,凡心就來了。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圣胎。
所謂的“真假美猴王”,就是圣心和佛心的斗爭,從“二心”變為“一心”。
一心一意,方能得成正果。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過這種經歷。
腦海中有一個勤奮的小人,一個懶惰的小人,兩個小人對打,決定這一天的狀態。
女兒國一難雖然讓唐僧師徒心神俱損,但卻讓孫悟空對于唐僧有了很大的認同感。
即便沒有金箍,他也愿意聽這個啰嗦的師父的話。
圣心已定,凡心便不會來,真假美猴王自是無從說起。
當然,這是從修心的角度而言。
從實際的角度來說,便是六耳獼猴被無天悄悄收走,沒時間來找孫悟空的麻煩了。
說來也巧,六耳獼猴便是七大圣中的“通風大圣”。
奎剛的黑蓮圣使是七大圣中的“驅神大圣”禺狨王,本體為赤尻馬猴。
無天的黑蓮圣使是七大圣中的“通風大圣”獼猴王,本體為六耳獼猴。
兩人連收手下都是這么的“對稱”,日后爭奪阿修羅界之主的位子,真不知會發生什么。
六耳獼猴被無天收走,火焰山在狄光磊家里擺著,牛魔王被提前降服,一連串的劫難都在不知不覺間被抹消。
這或許是老天給唐僧師徒的休息時間吧!
秋末冬初,師徒四人到了祭賽國。
祭賽國南有月陀國,北有高昌國,東有西梁國,西有本缽國。
四個國家尊祭賽國為上邦,年年進貢美玉明珠,嬌妃駿馬。
四個國家,四樣東西,對應一下,西梁女國進貢的便是“嬌妃”。
只不過三百年前,貂蟬在解陽山建立洞府,呂玲綺成了西梁女國的護國大將軍,便再也沒有任何進貢。
祭賽國派兵征討,被呂玲綺打的丟盔卸甲。
若非西梁女國都是女子,人口稀少,不愛戰爭,祭賽國怕是已經被滅掉了。
為了妻女的安定,獅駝王搬來一座山,橫在兩國邊境之地,更無上貢之說。
大唐建立后,高昌國改向大唐進貢。
有大唐作為靠山,自此也不再鳥祭賽國。
這里就有人要問了,遠水解不了近渴,祭賽國想要滅掉高昌國,大唐的都護府未必能夠反應的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