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文殊普賢二位菩薩,青獅白象吃過不少天材地寶,早就已經得了長生。
他們知道唐僧的真實身份,就算心里想吃,也絕對不敢下嘴。
青獅白象自覺本事不夠強,難以增添多少劫難。
正巧,一心想吃唐僧肉的大鵬金翅鳥靠上來要結盟,自然是可勁忽悠。
說白了就是,文殊普賢讓青獅白象下凡,為西游增添劫難,青獅白象一頓忽悠,把這任務交給了大鵬金翅鳥。
大鵬金翅鳥很強,但真的沒有吹噓的那么厲害。
夏盡秋初,新涼透體,唐僧師徒到了獅駝嶺附近。
正行處,忽見一座高山,峰插碧空,摩星礙日。
每逢險山必有妖邪,此地陰氣甚重,唐僧心中有些恐懼,道:“悟空,你看前面這座山,高聳巍峨,不知是否有路。”
唐僧都能感覺到妖邪,更何況是孫悟空。
想到狄光磊的勸告,孫悟空心知此次必然會遭遇強敵。
強敵不可怕,可怕的是士氣低落。
孫悟空眼珠一轉,想到了鼓舞士氣的辦法。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再險峻的山嶺也有通行之路,師父這樣問,卻是把心經忘了一句。”
說別的唐僧或許會認,說這個唐僧絕不會認。
唐僧辯駁道:“心經乃浮屠山烏巢禪師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我日日誦念,何曾忘卻半點?”
孫悟空道:“師父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一句。”
唐僧道:“我怎的忘了?”
“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
師父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六賊紛紛。
口中記得心經,心中怕是不記得了。”
唐僧聞言心中大定,道:“悟空說的是,是我著相了。”
前行數里,山中忽然出現一個老者。
老者須發皆白,長須飄飄,手中持著一桿龍頭拐杖,看起來仙風道骨。
這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太白金星。
卻是觀音菩薩心知此難極為困難,萬萬不可大意,托太白金星來傳信。
孫悟空瞪起火眼金睛,看出是太白金星,心說壞了。
原本在孫悟空心中,太白金星是慈眉善目的老好人。
直到狄光磊告訴他,這老頭比掃把星還掃把星,每次出現必然會伴隨著戰爭。
太白金星高呼道:“西進的長老,且暫住驊騮,緊兜玉勒,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盡了閻浮世上人,萬萬不可繼續西行。”
唐僧驚道:“悟空,這可如何是好?”
孫悟空道:“師父莫怕,一切都有俺老孫呢。”
說罷,孫悟空飛身上前,怒道:“好你個太白金星,傳信就傳信,嚇唬我師父作甚!”
太白金星道:“不是嚇唬,而是確實如此,若是看到山里面的場景,怕是你這齊天大圣,也要嚇一個大跟頭哩!”
“俺老孫連如來佛祖都不怕,怕什么妖怪,你且說,這里是什么山,什么洞,洞內有幾個大妖,幾個老魔?”
“這里是八百里獅駝嶺,中間有座獅駝洞,洞里有三個魔頭。”
“三個魔頭算什么,俺老孫一頓棒子,管他什么妖魔,全都給打死!山中有多少小妖?”
“南嶺上有五千,北嶺上有五千,東路口有一萬,西路口有一萬,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門的也有一萬,算上燒火做飯的,足足四萬八千。”
孫悟空冷笑道:“四萬八千小妖,比得上十萬天兵不成。”
太白金星道:“話我已經帶到,如何降妖,就看大圣的手段了。”
說罷,現出本相,飛身回了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