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王號稱‘云程萬里鵬’,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隨身有一件寶貝,喚做‘陰陽二氣瓶’,假若是把人裝在瓶中,不消一時三刻,便會化為漿水。”
孫悟空心道:師兄說過,鵬類妖魔的速度最是迅捷,若是純種的大鵬,翅膀扇一下就是九萬里,那個瓶子也要小心。
正想著,又聽小鉆風說道:“大大王與二大王久住在獅駝嶺獅駝洞,三大王住在西邊四百里外的獅駝國。
他五百年前吃了獅駝國國王及文武群臣,滿城百姓也被他吃了個干凈……”
話未說完,孫悟空的怒火已經直沖天際。
受狄光磊的影響,孫悟空非常厭惡神仙神獸仗著神通,肆意欺凌無辜。
妖怪吃些血食,這是自然規律,無可厚非,勸誡一翻即可。
但云程萬里鵬吃了如此多的百姓,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又想到獅駝嶺是西行路上的劫難,很可能是觀音菩薩,甚至是如來佛祖的安排,孫悟空又覺得煩悶異常。
佛祖傳經的時候,大大稱贊西牛賀洲,貶低中土大地。
結果卻是越靠近靈山,妖魔越多、越狠,百姓要么刁鉆刻薄,要么受妖魔侵害,苦不堪言。
到底哪邊好,哪邊壞,哪邊需要教化?
這個問題要等唐僧師徒到了金平府,才會知道答案。
金平府是天竺國外郡,說是“佛祖腳下”一點也不過分。
按理說金平府的人應該人人自在,人人快活,無欲無求吧?
可實際上,金平府的僧人日日誦經,燒香拜佛,不為別的,只求下輩子能投胎到大唐,遠離這個鬼地方。(注)
沒錯,十幾年前的公蜘常說的“來世投胎XXX”的話,好幾百年前吳承恩就已經寫出來了。
孫悟空惱恨大鵬的殘忍,但有一點錯了。
獅駝國之事雖有如來佛祖的縱容,但還真不是主動安排。
事實上,獅駝國的災難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獅駝國原型為喀喇汗國,實行雙王制,正汗、副汗的汗號往往帶氏族圖騰,如獅子、公駝。
獅駝國的獅,獅駝國的駝。
喀喇汗國曾經也是西域大國,版圖囊括當代的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部。
看到這幾個名字,就該知道歷史上那里發生過什么。
獅駝國的原型是喀喇汗國,獅駝嶺的原型是“尸陀林”。
《要行舍身經》中載: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中,行天葬。
如來佛祖降服大鵬金翅鳥后,和他約定“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有一種說法就是讓大鵬去執行“天葬”,吃信徒死后“布施”的尸體。
天葬在古代并不罕見,隋唐之時便已經存在。
葬于飛鷹,葬于蒼狼,葬于猛虎,都是天葬,被哪種兇禽猛獸吃了全看“運氣”。
正因為如此,不管是獅駝嶺還是獅駝國,都是無比血腥殘忍的所在。
甚至不能說是殘忍,更像是把十八層地獄搬到了人間。
到了獅駝洞,放眼望去,但見: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翙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
孫悟空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顧不得任何算計,抽出金箍棒,對著洞門就是勢大力沉的一擊。
管你來自天庭還是來自靈山,老孫要讓你們——
血!債!血!償!
“轟!”
金箍棒轟下,洞門轟然崩碎,洞內妖魔趕忙出門查看。
今日也算趕巧,大鵬金翅鳥也在獅駝洞,三個老妖拿了兵刃,一同出了洞門。
青獅鑿牙鋸齒,圓頭方面,聲吼若雷,眼光如電,仰鼻朝天,赤眉飄焰,手中持一把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