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停不下來的。
懷疑的種子一旦埋下,便一定會萌發。
當初在女兒國,無天利用蜃妖,在孫悟空心中埋下了一顆質疑佛法的種子。
看到獅駝嶺的尸山血海,這顆種子在不知不覺間生根發芽。
按照孫悟空的脾氣秉性,“不取經”這種話,原本是絕對說出不來的。
今日不僅說了出來,而且和狄光磊一同威逼如來佛祖。
可見他對于如來佛祖的尊重,已經跌了很大的一截。
佛祖割肉贖罪,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靈吉菩薩誦經凈化怨氣,卻也只是稍稍平息孫悟空心中的懷疑。
佛祖知道這一點么?
知道。
只不過他無力改變。
都說佛法無邊,但世上并沒有真正的全知全能。
一個簡單的問題:所謂的全知全能的神,能不能造出一塊自己也舉不起來的石頭?
如果可以,證明這個神在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
如果不行,證明這個神在創造方面不是全能的。
有人說“全知全能”包括了“不能”,也就是否定自己的能力。
但你都把自己給否定了,還算什么全知全能?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
萬事萬物都不可能絕對的完美無缺,自然也就不會存在絕對的全知全能。
神也好,佛也罷,都是在向著完美努力。
太上道祖早就已經到了瓶頸,選擇去宇宙星空尋找機緣。
如來佛祖即將經歷此生最大的劫難,離開不得,只能盡全力增強己方的實力。
盡力而為!
哪怕是佛祖,現在能夠做的,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
……
雖然沒有如同原劇情一般被擺上蒸籠,但法天象地的對轟,潛龍巨炮的爆發,如來佛祖的降臨,諸位菩薩的誦經,豬八戒和沙僧都感受得到。
那種恐怖的威壓,讓他們筋酸骨軟,全身無力,連去助陣的勇氣都沒有。
至于唐玄奘,早在四個法天象地對轟的時候,便已經被嚇得昏了過去。
獅駝嶺是險地,尸氣、陰氣極重,不適合修整,唐僧師徒在山嶺外造了一間木屋,休息幾日,繼續西行之路。
數月時間眨眼過去,秋末冬初時節,終于見到了一座大城。
唐僧念了幾聲佛號,道:“阿彌陀佛,歷經數月風雨,終于見到大城了。”
孫悟空看了幾眼,道:“比丘國,好個奇怪的名字,看這建筑樣式,也不像是佛國啊。”
“比丘”是佛教用語,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也被“乞士”,俗稱為“比丘師父”。
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則被稱為“比丘尼”。
豬八戒道:“既然以此為名,就算不是佛國,想必也有喜好齋僧的大戶富戶,咱們趕快過去,找地方吃點齋飯。”
沙僧道:“就算無人齋僧,找個館驛歇歇腳也是好的。”
進了城之后,師徒四人見很多戶人家門口都擺著鵝籠,鵝籠用紗布蒙著。
孫悟空好奇,拔根毫毛,變成蜜蜂去查看,發現鵝籠里面是五六歲的小孩,有的玩玩具,有的吃果子,有的啼哭,有的睡覺。
告知唐僧后,唐僧也想不出為何這么養孩子。
到了館驛之后,唐僧好奇的詢問驛丞。
驛丞不答,只是推說“慎言”,孫悟空起了脾氣,一巴掌把好幾百斤的石桌拍成粉末,驛丞才哆哆嗦嗦的說出了因由。
三年多前,有一個老道帶著一個美貌女子到了比丘國,把女子獻給了國王。
這女子艷若桃李,魅惑天成,把三宮娘娘,六院妃子,盡數都給比了下去。
國王甚是喜愛,不分晝夜,貪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