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道統傳的越廣,實力越強,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至于如來佛祖會不會發現。
發現就發現唄。
沒準在佛祖發現之前,孫悟空和唐僧已經動手了。
“寫”好了三藏真經,師徒四人繼續上路,返回長安。
李世民早已率領文武群臣出門等候。
卻是唐僧離開之時有過約定,松樹枝頭向東,即是歸來之日。
李世民對于大乘佛法沒什么興趣,他想知道的是西行路上的所見所聞,以便行軍布陣。
當初和觀音菩薩約定,他擺水陸道場為唐僧取經造勢,觀音菩薩助他成為一方小世界的天帝。
去小世界之前,需要盡量積攢龍氣,唐僧的見聞非常重要。
唐僧知曉李世民的想法,獻上三藏真經。
李世民把那三成“游記”單獨提出來,匯成一本書,名喚《大唐西域記》。
巧的是,歷史上的玄奘取經歸來,除了翻譯佛經,教導弟子,便是把自身經歷匯集成冊。
把西域各國的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描繪的淋漓盡致。
那本書,就叫《大唐西域記》。
余下七成經書佛法,則是送到大慈恩寺,又舉辦佛法大會,讓唐僧講經說法。
唐僧也是機靈,講的佛法多是在天竺看到的那些佛經,偶爾講一些西域的風土人情,把佛祖和菩薩都瞞了過去。
半月后,講經完畢,唐僧師徒返回靈山,接受如來佛祖的冊封。
“玄奘,汝前世是我二弟子,名喚金蟬子,因汝不聽說法,輕慢大教,故貶汝真靈,轉生東土。
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慈悲廣渡功德佛。”
相比于原劇情,唐僧的佛號中多了“慈悲廣渡”四字,無論法力還是地位,都強了很多。
“悟空,汝因大鬧天宮,被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于釋教。
汝懲惡揚善,在西行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加升大職正果,汝為勇圣廣法斗戰勝佛。”
孫悟空的法力修為遠遠強于原劇情,佛號中多了“勇圣廣法”四字,以示功勞。
“悟能,汝本為天蓬元帥,因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
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云棧洞,喜歸大教,入我沙門。
保玄奘在路,卻又有頑心,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
豬八戒道:“他們都成佛,如何只讓我做個凈壇使者?”
如來佛祖道:“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四大部洲,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
“凈壇使者”的意思是,凡是供奉諸佛的貢品,諸佛不吃,豬八戒都可以去吃。
諸佛吃慣了仙家靈果,甚少吃凡俗食物,凡人獻上來的貢品,十有八九都是豬八戒的。
豬八戒好吃,而且知曉唐僧孫悟空的大志向,聞言也不再說廢話。
“悟凈,汝本是卷簾大將,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
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玄奘,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沙僧沒說別的,謝過佛祖,站在一旁。
“敖烈,汝本是西海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
你馱負玄奘來西,又馱負真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敖烈在揭諦的帶領下,去往后山化龍池,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重新變為龍身。
這里要強調一點,豬八戒和沙僧的果位并非是“使者”和“羅漢”,而是菩薩。
全稱為“凈壇使者菩薩”、“金身羅漢菩薩”。
由于兩人是唐僧弟子,算是唐僧的隨侍菩薩。
小白龍則是八部眾中的“龍眾”的菩薩,果位比豬八戒和沙僧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