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花戴飲長生酒,景里無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鄉。
明悟了劍仙之道,一劍斬殺鼉潔之后,呂洞賓回到終南山,參悟屬于自己的道果。
如果只把呂洞賓當做“八仙”之一,那實在是太小看呂洞賓了。
在道教中,呂洞賓是舉足輕重的祖師級大人物。
道教分支極多,重要的分支有兩支,即:正一道、全真道。
正一道尊奉太上老君,全真道則是以呂洞賓為祖。
全真道北派(王重陽)、南派(張紫陽)、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于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于呂祖。
除此之外,道門還有上清派、靈寶派、符箓派、丹鼎派之說。
呂洞賓是丹鼎派祖師之一,內外丹術集大成者。
狄光磊昔年修行《嫁衣神功》和《黃天大法》的時候,還參考過呂洞賓傳下的“性命交修”之法,即: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圣。
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
呂洞賓目前參悟的,便是內外丹術和全真道。
內外丹術已經有了相對完整的修行體系,呂洞賓要做的是完善,而不是開創,難度并不算高。
全真道講求“儒、釋、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即“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全真道的道士,既要讀《道德經》、《清靜經》之類的道家經典,還要讀《孝經》、《心經》之類的儒釋兩家經典。
想要參悟出全真道,只在山中修道是不行的。
必須要走出去,用不同的身份,體味人間千姿百態。
呂洞賓正是因為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沒有回天庭。
化身道士在山間煉丹,化身和尚在佛前念經,化身儒生入朝堂為官,化身俠客于民間行俠……
商人、農民、漁夫、獵人、樵夫、乞丐……
以凡人之身周游天下四十六年,在這具凡人之身壽元到了盡頭的時候,呂洞賓終于明悟了自身道果,在終南山留下先天神功,全真大道。
又過幾百年,王重陽無意間尋到了呂洞賓留下的傳承,于終南山創立全真道,奉呂洞賓為祖。
隨著呂洞賓歸位,天庭不僅多出一位擅長戰斗的大能,天兵天將該經歷的劫難也都盡數完畢。
一切,只等金德、奎剛、無天到來了。
……
阿修羅界。
金德、奎剛、無天真元互通,修行至高無上的神通——一氣化三清。
化出來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把化出來的分身重新融為一體。
三者本為一體,金德就是奎剛,奎剛就是無天,無天就是金德,修行的大道也是大同小異,了。
但畢竟還是有區別,非一朝一夕可以融合。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三百年……
過了足足一周天數,三百六十五年,三人才把氣脈完全相通,兩道化身緩緩消失,閉關室內只余下一個身影。
黑衣黑袍,長發披散。
他是金德,也是奎剛,同時還是無天。
三者一人,一者三人。
不過只看容貌的話,還是和無天更為類似。
這或許是因為無天得到了如來佛祖的大乘佛法,修為比金德和奎剛稍微高了一些,留下的痕跡更為明顯。
只不過不再號稱“無天佛祖”,而是“無上天尊”。
簡稱還是無天。
隨著三者融合,整個阿修羅界都落入到了無天的掌控之中。
心念一動,便已經看遍了阿修羅界的每一處角落,并把神念傳送到每一個手下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