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慈禧很看重納蘭元述,或許是慈禧真的想讓楊烈與洋人火并,更或者是慈禧防備越來越勢大的北洋體系,慈禧還真的同意了納蘭元述的意見,將整個東南諸省的軍事力量抽調一空。
“沒想到納蘭元述還真有兩把刷子……”其實楊烈并不怎么生氣,他的生氣都是裝的,沒有經歷過這個時代,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軍隊有多爛,尤其是八和和綠營,爛得跟狗屎一樣,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他們是一群小混混,甚至連混混都不如,混混們多少還講點義氣,只望八旗和綠營講義氣,還不如盼著母豬能上樹。
其實,納蘭元述將東南諸省的軍事力量抽調走,可謂三方受益。慈禧手握大軍心中也有底,不管是對光緒、還是對李鴻章都可以更好地壓制;納蘭元述則表示,八旗、綠營即使再爛,再多缺點,但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人多。
真要到了海外建藩的那一刻,光指望滿州八旗那點人口肯定是不夠的,綠營爛吧,爛,但人多啊,全國有一百多萬綠營軍,不求全部帶走,帶走一半也可以啊……
而楊烈一方,則表示可以從容地招兵,并且可以快速地入主東南諸省;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以納蘭元述為首的滿清旗人早早地與李鴻章對上了……
隨著東南諸省的軍事力量真空,楊烈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他手中無人可用,畢竟楊烈是外來戶,手底下無人可用。
楊烈手下的方唐鏡也只是個師爺,寫寫訟狀、打打官司倒是門清,使勁地高看他,也就是湊和著做個邢部主官,勉強算個人才。
黃飛鴻?當總教官可以,當軍醫也可以,勉強也能帶兵,但別的,就白搭了;嚴振東還不如黃飛鴻呢,黃飛鴻好歹是能醫能武能軍,嚴振東只是會武,讓他去招兵,真是難為他了……
九宮真人,忽悠人倒是一把好手,楊烈有意將他往政委方向培養,但別的,也是白搭……
至于劉永福,人家黑旗軍現在還沒有納入華夏遠征軍的體系,再說讓劉永福作戰還行,讓他治理民生也是白搭……
遠征軍倒是人才濟濟,但他們也是偏向軍事、政工以及研究的人才多,民政上的根本就沒有,當時也沒有料到這種情況,即使預料到了,做為后世之人,根本不了解此時的社會民生,到時也是抓瞎……
如果要用滿清那套行政班底,楊烈表示“呵呵~”,那幫人不使著勁地給你扯后腿就算你燒高香了。
想了半天,想得楊烈腦仁都炸了,也沒有想出好的方法,說白了,在現代楊烈也就是小老百姓一個,楊烈現在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想不明白后,楊烈就不想了,然后楊烈就看書,看鷹國殖民史等歷史書籍,當楊烈看到這樣一句話時,才發現自己走進了思想誤區。
利益爭斗,從來都是血腥的!
楊烈恍然大悟,自己是來殖民的,是為了華夏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斗的……
想通后的楊烈結合二戰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某個紅色帝國以及歐洲某個***下的第三帝國的政策,決定走******路線。
這時,一通求救電話打到了楊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