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歲立下赫赫戰功之后,又棄武習文,金榜題名,高中探花。授予官職,參與朝政。曾經得到過大乾王朝四代皇帝“上馬能治軍,下馬能安民。”十字最高評價。
“‘上馬能治軍,下馬能安民’,這洪玄機好厲害。”
徐文贊嘆的道。
讀者們繼續往下看,主角洪易出場了。
洪易他打開一半窗戶,在屋子里面生了一盆炭火,正在桌子邊上讀書,一副準備應付科考,揣摩經義的架勢。
他身穿著青衫,眉清目秀,年紀在十五六歲之間,身體略微單薄。
房間里面很簡陋,燒火的盆是鐵盆,炭也是普通的炭,并不是侯門大戶生火用的精致鼎腳銅盆,雕刻出各種野獸形狀的“獸炭”。
他讀書的時候,身邊也沒有書童,婢女研墨鋪紙。這一切都顯示出了洪易在侯府之中地位并不高,但卻還有時間讀書,不是那種奴仆之流。
書中介紹了洪易乃是侯府庶子,他希望考中進士讓母親獲得“夫人”的名分。
“洪易好孝順。”
讀者們贊嘆道。
讀者們繼續往下看,他們被書中的一則故事給吸引了。
洪易突然看到一則故事,細細讀了一遍,驚訝起來。
故事是這樣的:
民間一個媳婦和婆婆晚上睡覺的時候,墻壁突然倒塌了,媳婦睡在里面,死死的支撐起倒塌的墻壁,讓婆婆逃出去,自己被壓死了。媳婦死后,婆婆很傷心。于是村里的人都安慰她,說是做了個夢,夢見媳婦被上天封為了城隍神。
當時李嚴和一群士大夫議論這件事情,一群士大夫認為媳婦的孝行可佳,但是封神的那些語言,都是村夫野語。
但是李嚴卻力排眾議,說那個媳婦是封神了,因為圣賢書里面有“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認為那個媳婦成神了,也就是天意,那么她就成神了。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這句話出自《尚書·泰誓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所見,都是來自民眾的所見,上天的所聞,都是來自民眾的所聞。老百姓有什么過錯,都是我君王沒有引導好的責任。”
“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君王是上天意志的執行者,治理好民眾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違背民眾意愿,把天下視為一己一家之私而極盡盤剝榨取之能事,最終難逃覆滅的下場。”
李文向身邊的好友解釋道。
眾士大夫都笑李嚴讀書太迂了,但是李嚴說出了一番大道理來:“其實神不過是人的念頭所化,廟宇里面的神佛,之所以能屢屢顯靈,是因為承受了人們的香火供奉和信仰。”
“本來這個世間是沒有神的,信仰的人多了,人們的念頭聚集起來,神佛就誕生了。要滅神佛也簡單得很,只要拆毀它的廟宇,使人們不再信仰它,用香火供奉它,它久而久之,就自然的消失了。”
其中有士大夫點了點頭,又問道:“拆毀神佛的廟宇,使人不再信仰它,那萬一神佛報應下來呢?”
李嚴又道:“圣賢書說,正直聰明為神,讀書人只要內心剛正,嚴明,念頭就自然和神一樣的強大,神佛又豈能報應你呢?”
“說的好,只要內心剛正,神明也奈何不了我。”
秦明贊嘆道。
“‘本來這個世間是沒有神的,信仰的人多了,人們的念頭聚集起來,神佛就誕生了’,這句話有些意思。”
“不過這句話在我們這個世界并不適用,因為我們世界有先天神明。”
呂洞賓喃喃道。
他這些話并不是信口開河,大雍世界的確存在許多先天神明,他的前世東華帝君就是其中之一,東華帝君乃是一道極陽之氣化生的先天神明。
讀者們繼續往下看,洪易遭遇了麻煩,他被一個丫鬟刁難了。
“小姐昨天和榮王府的永春郡主彈琴對詩詞兒,永春郡主呤了一句詩,結果沒有下句,小姐叫我來問問你,喂,你在聽沒有?”
看見洪易坐回桌子邊,拿起書翻看,小寧惱怒的道。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