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秦明感嘆道。
眾多大儒一起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首《春曉》即使放在現實生活中,也能達到鳴洲級別,這個結論讓很多讀者震撼不已。
“徐樂太厲害了。”
“詩劍仙徐樂果然名不虛傳。”
“《春曉》這首詩是《儒道至圣》中方運所寫,而這本書的作者是徐樂,也就是說,這首詩真正的作者是他。”
“徐樂真是厲害,竟然在小說中寫出千古名篇。”
讀者們對徐樂佩服至極,徐樂真是太厲害了,竟然在小說中寫出這么優秀的詩句。
“你們說,徐樂會不會在《儒道至圣》這本書中寫出更多的千古名篇?”
“這不大可能吧?千古名篇又不是什么大白菜,哪里是說寫就能寫出來的?”
“徐樂是個妖孽,他能做出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讀者們議論紛紛。
讀者們繼續觀看《儒道至圣》,他們想知道考官們如何評價《春曉》這首詩?
蔡縣令反復看了幾遍,突然嘆息道:“妙啊。此詩文字雖平易自然,但貴在一個‘真’字,景真,意真。”
“此詩結構也不同凡響,你們看四句詩,依次是不知、知、知、不知,前‘不知’開篇,后‘不知’留白,讓閱詩者去想,花落究竟有多少?為何要問這花落?”
這話一出,閱卷房內靜悄悄,仿佛所有人都在思索一個問題,花落知多少?
區區五個字,卻勾起所有人的心事。
王院君點頭說:“蔡兄一言道盡此詩之妙。這詩之所以為真,是因為句句有春,句句扣題,春困、春鳥、春雨、春風、春花,看似滿篇景,實藏不言情。”
“最難得的就是文字淺顯,樸實無華,最是天然,最易流傳。這考生若非偶得,必非凡士。”
其余兩人不住點頭,易于流傳這點太重要,文名是讀書人的追求之一,半圣都不能免俗。
萬學正道:“這等文字我亦能做出,可讓一詩如畫在眼前,融情于其中,偏偏如此自然,那就難了。”
王院君道:“等明日放榜,我修書一封,把這詩推薦給州院君李大學士,望他能舉薦給《圣道》,讓此詩名傳天下。”
“此詩若能入《圣道》,必大漲我景國文名文風!”
蔡縣令充滿期待說。
萬學正卻面色一暗,低聲道:“我年近五十,詩文千百,卻不曾上過《圣道》月刊。”
王院君苦笑道:“《圣道》由圣院刊發,歷月入選的俱是名篇,每一位在《圣道》發文的要么是詩詞圣手,要么是經義大儒,要么是策論高士,最低者也是各家妙技,我等不敢妄想。”
蔡縣令點點頭,提起筆蘸了蘸朱砂紅墨,在這試卷下面寫上:字樸,情真,詩秀,意長,當為諸生之首,甲!
“兩位可有異議?”
“本年童生試詩詞之甲非《春曉》莫屬!”
萬學正道。
“無異議。”
李文看到這里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很顯然這首詩征服了考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