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碳竹根本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種活,反而非常難活。
更何況張南又砍掉了這片碳竹林的根部營養儲備——這是它們渡過寒冬的最大保障。
不出意外,這兩百畝的碳竹林,很快就會全部凍死。
不過既然這些碳竹都是張南帶人種下的,又怎會允許它們出意外?
“逆向傳送,補充光能!”
感應到這片碳竹林所對應的綠色光粒,十萬株的碳竹,開通十萬條的虛空通道,再將大量的光能,導入到這些虛空通道中,為它們補充光能,提供額外的能量。
并且提供的量很大,大的碳竹,超過0.1單位/秒,小的碳竹,也至少需要0.03單位/秒。
這些反向傳送過去的光能,一方面可以直接加熱碳竹,抵御寒冷;另一方面促進細胞內葉綠體的光合作用,讓碳竹繼續正常生長,即便是在難以想象的寒冷天氣。
操作結束后。
所有的碳竹,都很快恢復了活力,虛弱瀕死的狀態,被一掃而空。
“消耗也是巨大的,才兩百畝十萬株的碳竹,每秒鐘居然要消耗5000多單位的光能,每小時消耗1800萬單位光能,我去!這太夸張了吧,我種了十多萬畝地,每小時也就最多抽成100萬單位的光能,結果滿足不了兩百畝碳竹林的需要,而且是遠遠不能滿足。”
這合理么?
這正常么?
張南算了好幾遍,都發現沒有算錯。
而且按照這個消耗速度,即便張南的空間戒指內,有超過300億單位的光能儲備,也不夠這些碳竹使用三個月。
砍砍砍。
“不需要提供太強的保溫能力,導致竹林內溫度超過二十度,跟空調房般,碳竹自己也可以發熱。”
消耗下降80%。
“光照強度也降低一些,盡量只針對葉綠體,避免產生浪費。”
消耗又下降14%。
這一番的操作過后,兩百畝的碳竹林,每小時只需要消耗百萬單位的光能,就能維持正常生存——基本抵消十多萬畝溫室大棚帶來的光能抽成。
而且在深入的觀察當中,張南發現了碳竹為何能合成T800級碳纖維的原理。
因為碳竹的竹干細胞內,存在一種特殊的細胞器,可將其稱之為‘高熱體’,它性質極其活躍,雖十分微小,但核心能夠產生超過3000度的高溫,將任何營養物質燃燒殆盡,只剩下細細的碳絲。
這些燃燒剩余后的碳絲,疊加、糾纏到一起,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黑色的老碳竹。
并不斷提高碳竹的堅固度、韌性以及導熱性,從而保護更內部的細胞。
但現在經過張南一操作,光能供應雖然有了,但為了抵御寒冷,細胞內的‘高熱體’不得不高度活躍,釋放更多的熱量,從而導致壽命大幅下降。
原先可以長達800年的壽命,現在能活個十年就很不錯了。
“不過……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短短十年之后,它就可以從新碳竹變為老碳竹,就可以收獲大批高性能的碳竹絲?”
收獲期從八百年縮短到十年。
這不是一件大好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