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沸點,是-78.5℃,只要低于這個溫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會變為無色無味的固體,即干冰,全部降落沉積于地表。
沒有二氧化碳,農場西部的那兩百畝碳竹,就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營養,供竹干細胞中的‘高熱體’消耗。
這些碳竹,很快就會營養耗盡而死。
張南沒有辦法,只能加大光能的輸出,從每小時消耗百萬多單位光能,增加到了1500萬以上,提高了竹林的溫度,再讓工人在里面點了幾盆炭火,恢復碳竹林的光合作用。
一番操作過后,碳竹林是暫時活下來了,但光能儲備不夠用了。
張南積攢了好幾年的300多億單位光能(目前只剩下一半),本來以為會多的用不掉,誰知種了碳竹后,才兩百畝的面積,就能在短短幾十天內,把這些光能儲備耗完。
“以為自己是富豪,誰知是個窮比。”
怎么辦?
如果不找到好的辦法,那兩百畝投入了大量精力的碳竹林,很快就會全部凍死,等于是全功盡棄。
“要么是搭建溫室大棚,給這片碳竹林保溫……但這么冷的天氣,那么大的寒風,誰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搭一個至少二十米高的玻璃溫室大棚,我要是工人,也得當場撂挑子不干。”
“要么就是想辦法,獲得更多的光能抽成,至少達到每小時1500萬單位以上,能夠滿足碳竹林的需要。”
但是這可能做到么?
張南農場一共就12萬畝多耕地,全部種上融入白色光粒的農作物,每小時最多也就獲得100萬單位的光能抽成而已。
要達到1500萬單位/小時的光能抽成,靠種地的話,得把種植規模,擴大十五倍,種近兩百萬畝的地。
“我第一次發現,靠種地獲得的光能抽成,效率居然這么低,假設100份的光照,植物最多得到10份,我從中抽成到1份,能量的利用率,僅僅只有1%,但要拿出至少10份以上的光能,以維持碳竹的光合作用,再拿出90份的光能,讓碳竹維持不被凍死的溫度。”
“一級一級遞減下來,光能的最終利用率,甚至不到萬分之一。”
“用光能儲備維持植物生長,讓植物過冬,是性價比極低的虧本生意。”
但就像賭徒心態,對損失無比厭惡的張南,不希望自己投入大量精力的碳竹林,就這么全部凍死,必須想出辦法,解決光能供應問題。
在農場內掃描了一圈。
張南的目光,放在了小鎮南面,那座科學工業部,給他農場提供的小型核聚變發電站上。
這座核電站的發電功率,達到了500兆瓦,即50萬千瓦,足夠滿足一座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用電需求。
折算成光能的話,張南算不出具體數字,大致估算一下,每小時50萬度電,大概相當于2億單位光能。
“如果我直接從核電站身上抽成的話,就算10%比例抽成,每小時也有2000萬單位,完全能滿足碳竹林的需要。”
當然可能也會有人感到荒唐,一座核電站,足足500兆瓦的發電功率,將10%的發電量,用在區區兩百畝的碳竹林上,只是夠用稍多而已,再換算一下,整座核電站,豈不是最多滿足三千畝不到的碳竹林供熱供光需要?
這個數值太夸張太不合理了吧?
實際上,零下七八十度的低溫,其冷卻能力是極其驚人的,就算把五百兆瓦的功率,平攤在很小的范圍,也能給你快速冷卻下來,并沒有絲毫的夸張。
張南開始了操作,將綠色光粒,穿過核電站外殼,進入到內部反應堆,再附著到最核心的那塊密金材料上。
讓綠色光粒,融入其中,用精神力控制,嘗試抽成光能。
雖然密金核心是死物,不具有生命特征,但光能可以孕育萬物,促進萬物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