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瑙河南岸。
已經變成了一個繁忙的大工地。
雖然天氣還是有點冷,但不妨礙工人們干勁十足。
棱堡工地一角。
穿上了一身勞保服、安全帽、保暖靴,拿著一把趁手鋼鍬的哈羅多,對著一堆沙子,揮汗如雨般干著。
每天十斤糧食。
包吃包住。
還有免費的工作服、工作套裝發放。
每天干十個小時,干六天休息一天,休息日干活報酬翻倍。
“這樣的工作,我想永遠干下去,干到天荒地老!”
哈羅多感嘆道:“每天吃都肚里的飯,還有那大塊大塊的肉,就把本錢賺到手了,每天還有十斤糧食的工資,或者換成10個工分,換成兩斤的肉。”
“干滿一年,就能攢下3000多斤的糧食,干滿三年,可以攢下上萬斤的糧食,足夠一家人渡過冬天。”
“而且女人來工地干活,每天能賺到5斤糧食,老人跟小孩干活,每天能賺到2斤糧食,也包吃住,一家七八口人都來干活,不僅能賺到足夠的糧食,也能換成衣服,換成肉,換成那種金元,多干個幾年,甚至可以蓋新房、娶老婆、買地……”
哈羅多心里憧憬著。
跟他有相似想法的年輕人,工地上至少有五六千。
加上老人、孩子,這一個的棱堡工地,匯聚了超過5萬人,周邊百里內的幾十個村子,大部分的空閑勞動力資源,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幾乎全部匯聚到了這里。
如此之多的人力工作下,加上百臺左右的工程機械,棱堡正在快速的成型。
一個月,地基打好。
兩個月,主體成型。
三個月,進度超過70%。
等到來春年的1月份,跑來干活的工人更多,已經超過了10萬人,整座棱堡已經接近完工。
不少工人開始擔心,才幾個月就把活干完了,賺不到糧食了,以后該怎么辦?
只能老老實實回到村子,繼續接受地主和貴族的剝削和壓迫,就算辛辛苦苦、豁出命般,給他們干三年,卻連養活自己跟家人的糧食都不夠吃,面臨全家餓死的困境。
不、我不想再回到地里了!打工,我們想繼續在工地打工,最好是干一輩子,反正是不想回到村里,回貴族地主們的地里,那是一個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只能世代苦苦掙扎之地。
這些工人的渴求得到了滿足。
繁榮防線的長度超過550萬公里,地勢險要崎嶇之處,平均每三百公里,修建一座棱堡即可,但在一馬平川的洛比西平原,平均每百公里,得修三座棱堡才行。
而瓦希卡帝國境內,黑瑙河的長度有上萬公里。
故而就是在黑瑙河的南岸,就得修建足足三千座的棱堡。
又因為必須得在短期內修建完成,需要的工人至少數以億計。
所以短期內,哈羅多他們是不會失業的,這座棱堡干完了,就去旁邊繼續干,至少一兩年都有活,且成熟工的工資,會漲到20斤糧食/天。
棱堡建造完成后,也會招募1000名左右的精壯民夫,長期聘用,在堡內干一些雜活。
“太好了,我們還能干很久!”哈羅多興奮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