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每一茬播種消耗的種子質量,就在五十億噸左右。
分成五十天融入完成,平均每天的種子融入任務量,也有一億噸。
這是何等可怕的數量。
能在十幾個小時內,融入這么多的種子,效率上已經非常高了——也跟張南的精神力大幅提高有關,精神力越強,他操作效率越高,過程越精細,同時處理的數量也更多。
但效率再怎么高,跟每天一億噸種子的可怕數量相比,還是有點不夠用了。
再又考慮到明年一年的時間,耕地總面積要增加到10萬億畝,種子用量更大,每天要融入的種子,在五億噸以上。
屆時就算張南一天有48小時,一個小時的覺都不睡,也完不成這么可怕的融入任務了。
必須改進融入方法,加快這方面的效率了。
“光粒下雨法是絕對不行了,得淘汰掉了,要換個新的融入方法。”
專家們經過討論、頭腦風暴一番后,在張南面前,拿出了‘浸泡式游泳融入法’。
“浸泡式游泳,融入法?”
張南嘀咕了一聲,好奇問道:“具體操作是什么?”
“以往的辦法是,農作物種子是‘海’,白色光粒是雨,通過雨滴滲透的方式,一枚枚精準的進入種子胚芽體內,完成融入的過程,但現在白色光粒的數量足夠多了,而且可以凝聚成一團,那我們可以挖一個巨型的水池,里面放一團巨大的白色光團,再往這個池子里,倒入各種各樣的種子。”
“如海的白色光團,遇到闖進來‘游泳’的種子,在果肉果皮等營養部位,不發生融入,只融入到胚芽中,又根據非生命物易排斥的特點,最后每粒種子,都只融入一枚光粒,不會出現浪費。”
“另外也可以實現,‘光團游泳池’不動,但種子不斷的移動,國柱你就不必每次都跑到種子倉庫那邊,只要把白色光粒,不斷的匯入泳池就行了,即便你不在場,種子融入也能照常進行,每天24小時都在運轉。”
“況且您已經可以做到,把白色光粒,轉移到距離自己一個較遠的地方,并把它們融成一整個的光團,所以后面只要源源不斷的,讓白色光粒,匯聚到泳池中,保持一動不動,再等待大批種子倒入即可,只要池子夠大,允許操作的設備人員越多,把這個光團泳池,建設成一個巨型碼頭,而種子存入集裝箱,再用吊機操作,一個個的浸入即可,種子都不需要打開包裝。”
光團泳池。
巨型碼頭。
港口吊機。
種子放入集裝箱內,再吊運放入泳池,在光團內浸泡一會,再吊起轉移運走……
也如工業流水線般。
且以全自動巨型碼頭的處理能力,每天五億噸的種子,也不過相當于幾百萬個標準集裝箱而已,以新夏國基建狂魔的實力,做到這點程度不難。
以后制約種子融入效率的,將不再是張南的精神力,而是港口的運作效率……這恰好是最不需要張南擔心的事情。
“這個方案不錯,搞!馬上落地實施。”
張南當即拍板道,同意了這個方案。
而以張南如今的精神力,即便相隔百萬公里的距離,他也可以讓無窮無盡的白色光粒,朝百萬公里之外的某個地點,流動、匯聚、融成一團,再保持固定不動。
擱以前他肯定做不到。
如果距離超過千萬公里、一億公里,精神力會有點扛不住,白色光粒還是會自動的回歸,如同抵抗鐵塊抗拒吸鐵石的吸力,且越遠越難以操控。
百萬公里則剛剛好,能把握的住。
方案確定下來后。
12月12日開工。
僅一個月后。
新夏歷10年。
夏年,1月12日,占地面積上千畝的光團泳池竣工,周邊的碼頭、吊機等設施,全部安裝到位,立刻投入了運作。
張南也將積攢數日的巨型白色光團,放入到泳池底部,構成一個光團之湖,深度超過三十米,隨著集裝箱的進進出出,時刻有光粒消耗,也時刻有光粒源源不斷的補充,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
甚至理論上,十萬億畝的耕地上限,也不是不能打破,只要將這個池子擴大,周圍設施再增加即可,以后能覆蓋多少畝的耕地,不需要由張南決定。
而光團泳池投入使用后。
1月13日。
時隔一年,張南迫不及待的回了張南第二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