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萬匹戰馬...?”大殿之上,很多大臣都露出了激動的表情,特別是武將,要知道戰馬此時對一個帝國的軍事是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的。
你可以縱觀古今中外戰爭,無論是漢朝時期逐擊匈奴的名將衛青霍去病,還是阿拉伯無人能敵的馬穆魯克,只要征討漠北或者草原地帶的戰爭,無一例外使用的都是騎兵隊伍。
而且,在經常使用弓箭的古代,騎兵因為速度快,比起步兵的傷亡會大大減少。
騎兵的沖擊力非常強,馬雖然看起來比較溫順,但警覺性非常高。馬的聽力很好,如果感知到一點危險,馬就會迅速警覺,進入戰備狀態。
尤其是經過訓練的戰馬,只要接到主人的指令,戰馬就會以飛快地速度沖出去,達到一定的數量,會形成萬馬奔騰的局面,這樣戰馬本身就成為一件極其厲害的兵器,因此在古代的戰爭中,經常會有步兵被馬踩傷,甚至出現馬踏入泥的情形。
而且相比步兵,騎兵居高臨下,占據了一定的優勢。就好比我們現在兩個人打架,高個子的相對勝算要大一些,因為更好出手。
此外,騎兵可以在戰場上大范圍的移動,特別適合偵察作戰。
我們在很多的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情節就是偵察兵騎著快馬,人未到聲先到,一路喊著“報-----報------“沖入帳營,這一般就說明是有很急的軍令。
一匹好的戰馬除了速度快以外,也有很強的耐力,三國中關羽非常看重的赤兔馬,就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傳說,關羽騎著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立下赫赫戰功。
騎兵作戰是要有一定戰術的,也正是因為騎兵具有非常高的機動性,才可以彌補很多作戰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重騎兵。
重騎兵就是人馬都帶有非常好的防護裝備,有很強的沖擊力和防御力。
進攻時一般會采用步騎結合的方式,先讓步兵擾亂對方陣型,然后突然全速出擊,直接擊敗對方。在這里,騎兵是有固定的隊形,無論任何情況,陣型不能亂,如前面有人倒下,后面馬上有人替補,保證隊伍的防御功能。
即使是到了近代,騎兵隊伍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1947年,在解放內蒙的戰爭中,11師騎兵連接到任務要剿滅一支叛軍,但是叛軍距離騎兵連有四百多里的距離,為了快速擊潰叛軍,11師騎兵連晝夜前行,4天后終于接近目的地。但此時已經人困馬乏,11師果斷調集精銳,組成好馬先遣隊,迅速出擊,突襲敵人,最終取得勝利。
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騎兵隊伍,對李世民是一種什么樣的誘惑,回鹖這次一下拿出十七萬的戰馬,那就等于李世民可以組建一支超過二十萬的騎兵部隊。
有了這二十萬的騎兵部隊,李世民心里就會有很大的信心,所以這對于李世民來說,那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此時朝堂下面已經亂套了,很多武將都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李世民。
大多數的人都希望李世民可以答應下來,因為對于這些武將來說,李佑,李明達,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而十七萬的戰馬,可是比這兩個人香多了。
不過,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卻十分的在意,李佑或許對他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但是李明達可是他的心頭肉,十七萬的戰馬和李明達這個心頭肉,說真的,李世民此時也有些彷徨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選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