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就是古代對待老人最殘忍的一種形式,這個習俗就是統治者認為年紀大的老人對國家沒有任何作用,只會浪費國家的糧食,拖累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要求子女必須將家中60以上的老人關進墳墓中,每送一次飯就要給這座墓加一塊磚。這個陳舊的喪葬習俗起源于秦朝。
子女必須把年邁的親人關在預先設置好的這種墳墓中,每次送飯的時候就是建造這個墓的過程,待整個墳被磚頭堵死的時候,就相當于送走了親人,把他們葬入墓地了。
在那時候的人眼里,這種年長的人毫無用處只能自愿接受死亡的到來。這是多么殘忍的一種習俗啊!老人最后是活生生被困死餓死在自己的墳墓中,劊子手就是自己的孩子。
當然了,不止中國有過這種殘忍的習俗,亞洲的其他國家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像是朝鮮就有一種墳墓叫高麗墳,這個墳墓同上面提到的墓情況基本一致。這些都是統治者為了加強自己對民眾的控制力而采用的非常殘忍的手段。很多古人雖然不忍心將自己年邁的親人送到墳墓中,但是迫于統治者的殘暴壓迫,只好照著做了。
很多老人也是在這樣一天天的時間消磨中最后缺少氧氣而死去,但是他們死前經歷的無數痛苦卻沒有人知道了。
島國的某一個歷史書中就也提到過這種習俗,在古代島國的某個山村中,因為太貧困了,所以為了節約糧食養活孩子,人們就會把家里年邁的老人背到附近的山中讓他們自生自滅。
沒有辦法...這一次權萬紀本來是要將老人和孩子都送出城的,但是卻得到了所有老人的不同意,一來是因為他們會占用孩子們的馬車,二來是明天攻防戰的時候,他們會以死相拼,這樣可以減輕自己孩子們的壓力。
老人的話,讓所有的虎賁戰士都微微的心中一怔,看著老人兒子的眼淚,這個時候,薛仁貴走了過來直接將自己手中的面碗遞到了老人的手中,跟著將老人手中的豆飯拿在自己手中跟著吃了一口豆飯。
這豆飯是用黃豆做的,十分的難以下咽,薛仁貴一口將豆飯都吞下。
老人一個擔心的喊道:“將軍,何苦如此,我們都是要死之人。”
“不...!”薛仁貴大聲的道:“你們不是將死之人,你們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父輩,母輩...大唐是有孝道,你們也是我們必須保護的人。
請各位老丈放心,明日一戰,我虎賁軍必勝,你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你們不需要再有犧牲了,后面就看我們虎賁軍的了。
來...吃面...吃好喝好,各位老丈回去好好睡一覺,一覺睡到明天正午,那個時候,我們一定也將郭叛逆打退,屆時,我們請老丈們喝酒。
因為我們敦化坊的信仰是,老有所依,幼有所養,老人,孩子,都是我們敦化坊的軍人用生命去保護和捍衛的。”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虎賁團的戰士集體的喊了起來,隨后戰士們將自己手中的面碗遞到了身邊老人的身邊,一瞬間,老人們的眼淚控制不住的落下。
“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很快這句話的聲音響徹了洪縣。
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某地,李淳風和袁天罡一起坐在一間亭子中觀星,突然,心宿星身邊沖天而起一道紫色之氣。
“嘶...!”袁天罡直接從自己的位置上被驚的起身驚駭的喊道:“紫氣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