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得一聲,就在郭鑫恪準備發動最后決戰的一刻,突然,馬上的郭鑫恪身體炸裂,跟著就被炸得稀巴爛的掉下了馬匹。
這個瞬間來的實在是太快了,快得讓郭鑫恪的心腹們,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的時間,所有人都這么呆滯的看了一下,突然爆炸而掉下馬的郭鑫恪的尸體。
就在眾位心腹無語的互相你看我,我看你的時候,忽然,一位郭鑫恪的親兵突然失聲恐怖的大喊了起來:“將軍死了,將軍死了...快跑呀,快跑呀...!”
要是一個人喊還沒有什么事情,但是一旦這個喊聲被周圍的士兵聽到,那么這個喊聲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瘟疫,瞬間傳播到整個的軍隊之中。
很快...這個軍隊就會瓦解。
有人一定會奇怪,憑什么主將一死,這支軍隊就會瓦解,要知道,即使主將死了,士兵還是在這里,只要上下一心,不就可以度過危機。
這里要說一聲,其實這就有點上帝視角了。
首先這是叛亂,古代很多主將一叛亂(或者叛變),手下就跟著叛亂(或者叛變)了。而且很多時候,手下還因為這個,莫名其妙地給主將給坑了。
比如秦末的時候,章邯帶著驪山刑徒組成的大軍,平定農民起義。當那些刑徒不再修阿房宮,而是去打仗的時候,他們一定很高興。因為根據秦朝的軍功獎勵制度,只要建了戰功,不但可以取消刑徒的身份,還可以獲得封賞,乃至封侯都有可能。
但是最后章邯沒和他們任何人商量過,就帶著他們投降了項羽。投降項羽以后,章邯被封為雍王,可是,“被投降”的那些士兵,卻被項羽坑殺了20萬。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坑”啊。
再比如明朝的藩王朱高煦叛亂,后來被平定以后,朱高煦因為是當朝皇帝明宣宗的二叔,明宣宗只是把他廢為庶人,并沒有殺他,可是跟他叛亂的那些人,卻最終有兩千多人被殺或者被流放。顯然,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坑”啊。
又會有人問,那為什么這些士兵要跟著反叛?
第一,士兵都要服從指揮。
軍隊和其他地方一樣,要想打勝仗,必須要服從指揮。軍隊里面,只能有一種意志。主將一旦已經制定了作戰計劃,下達了作戰命令,士兵都是無條件地執行。就算這個命令是錯誤的,刀山火海士兵們都必須趟過去。“軍令如山”,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在軍隊中,對命令的執行是強制性的,如果誰敢不執行命令,立刻就會被死刑。從害怕死刑的角度來說,士兵也不能不執行。
第二,士兵都被統一思想。
所有的軍隊,在作戰前,都必須統一全軍士兵的思想。就是要讓士兵對事情的看法,是同一種認識。這可以說是愚民政策,但是這種愚民政策是軍隊最普遍的方式。不允許發出其他雜音,也不允許討論。
所有的主將,在叛亂之前,都會統一思想。比如安祿山造反的時候,他告訴士兵,他是進京討伐惑亂皇帝的楊國忠。楊國忠是一個大奸臣,楊國忠讓皇帝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這是去救皇帝于水火。再比如,朱棣在叛亂的時候,也是說皇帝身邊有奸臣,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