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這樣,坐吧...。”李承乾一招手,讓陰弘智坐到了自己的面前,陰弘智也沒有客氣直接坐到了李承乾的對面。
接著李承乾為陰弘智倒了一杯酒:“這次你能出多少人?”
“三千...。”陰弘智看著李承乾笑了笑:“再加上殿下您的三千死衛就是六千人,這六千人對付侯君集不到三千的北府軍綽綽有余。”
“陰先生的三千人也是一個假數字。”李承乾微微一笑。
陰弘智眼角微微一跳,隨后露出一絲緊張的笑容:“殿下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陰先生至少有五千人,不但如此,陰先生還有海外那位的支持,并且更是和摩尼教打的火熱,陰先生,這么說吧...承乾這次請你來,就是希望陰先生可以出盡全力。
你吃一萬人,隨時準備攻打侯君集的北府軍,只要可以將侯君集的北府軍拿下,我會將海外三島一起冊封給你和那位張大俠...你們也可以向外正式稱王,成為大唐的附屬國。
不過,摩尼教就算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孤勸陰先生不要深陷其中。”
“太子殿下真的是讓老夫刮目相看,沒有想到,一切都在太子殿下的掌握之中...?”陰弘智微微有些感嘆,本來陰弘智一直都認為李承乾就是個繡花枕頭。
不但是陰弘智這么認為,其實很多人都是這么認為,李元昌,侯君集...他們幾乎也都認為是自己在利用李承乾。
只是這些人統統不知道,真是的李承乾卻并不是他們想的那么的不堪,至少他們想要利用李承乾的想法,根本就是錯的。
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公元630年(貞觀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詔令承乾“宜令聽訟”,還說“自今以后,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
雖然只是“聽訟”,不過可見唐太宗已經在有意識地鍛煉承乾身為儲君的政治能力了,而這時候的李承乾不過12歲。
公元632年(貞觀六年),唐太宗駕幸岐州,李承乾身為太子留京監國,十四歲就監國,這樣的太子,這樣的李承乾只要稍微努努力,就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小看的角色。
對于陰弘智的提問,李承乾站起身道:“孤也不想,可是有些人卻要逼孤去想,孤只想要活著,孤是瘸子,如果再不努力,孤這個瘸子就要死,可是孤不想死,陰先生,您明白孤嗎?”
“微臣...明白吧...?”陰弘智不知道該說什么,此時的李承乾多多少少有些讓陰弘智看不透了。
“呵呵...。”李承乾一個回身笑道:“你不明白,不過,陰先生明不明白不重要,只要陰先生可以幫幫孤就可以了...。”說完,李承乾笑著看向了陰弘智問道:“陰先生,出兵一萬,可以辦到嗎?”
看著此時的李承乾,雖然李承乾的嘴角是笑著的,但是卻讓陰弘智感覺有了一絲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