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殿下...!”
長安明德門前,岑文本眼含熱淚在一駕馬車前微微的躬下了自己的身子,很快,馬車的車簾被拉開,從里面走出一位如玉青年,這位就是吳王李恪。
只見李恪看到岑文本躬身之后,也是立即從馬車上跳了下來,將岑文本給扶住道:“老師...請起...!”
跟著老師學生四目相對,滿滿的感動。
眾所周知,在貞觀年間出現了太多的名臣,正是這群人在李世民的帶領下才使得中國迎來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時期。
相比起房玄齡、魏征、李靖這樣耀眼的名字來說,岑文本的確顯得不那么出名,在史書中的記載,他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人,但是他的文采是非常出眾的,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重視,被安排在身邊起草各種詔書,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因為直接在皇上身邊所以很容易升職,是一個不錯的好差事,岑文本自己也做的非常出色,因此之后連連升官。
除了出色的文采之外,岑文本愛民的心思和高貴的品德更是成為了他的一大亮點,雖然當了大官,但是岑文本依舊生活樸素,對于自己的母親也非常的孝順,即使是那些混的不怎么樣的老朋友岑文本也從來不曾虧待他們,一應禮數都非常周全。
而且早在他還跟隨蕭銑的時候就為了避免傷亡勸告蕭銑投降唐軍,并且在唐軍準備劫掠百姓的時候勸告唐軍的主帥不要再讓士兵們搶掠百姓,使得當地的老百姓免于一難。
同時對于權貴,岑文本也從不阿諛奉承,即使是當時深受寵愛的魏王也敢于直言不諱,指責他揮霍無度。
他為人非常正直,處理事務都是兢兢業業的,所以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要知道中書侍郎,這個官雖然品級不高,但是負責寫詔書,跟在皇上身邊,所以是一個美差,當時有名的大儒后人顏師古對于這個位置就非常看重,希望能夠被啟用,但是李世民親自提拔了岑文本來負責這個職位。
岑文本干得一點都不比顏師古差,甚至在機變上面還要超過顏師古,所以受到了李世民賞識,很快就被升到了中書令。
岑文本一直都是李恪的忠實支持者,為了幫助李恪登上皇位,甚至放下了自己讀書人的尊嚴“趨炎附勢”的效忠魏王獲取信任,在最后時刻給予他致命的打擊,為什么岑文本可以為李恪如此付出。
首先岑文本是李恪的老師,是從小看著李恪長大的,對于李恪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再加上李恪的母親楊妃還有他的恩師也這么托付他希望他能夠照顧李恪,再來兩人都是隋朝后裔,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們的利益是共通的,不同于當時長孫無忌他們那樣的秦王舊臣,他們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只能聚成一團。
因此岑文本對于李恪非常忠誠,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投靠到李泰手下來排除掉李泰對于李恪的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岑文本認為李恪才是皇帝的材料,不管是文韜還是武略,李恪比起其他的皇子是要勝出一籌的,并且岑文本也是看不上李治,認為李治太過優柔寡斷。
事實也證明了,李治的性格太過軟弱,導致了武則天奪權成功。
本來干掉了李承乾,又揭穿了李泰,岑文本認為李恪有機會了,但是殊不知,李世民居然還是立了懦弱的李治,這也讓岑文本無奈到了極點。
好在現在又有機會了,李恪回到了長安,雖然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但是已經夠了,一年的時間只要李恪可以獲得更多大臣的認可,那么一切都還有機會,畢竟李世民現在還是春秋鼎盛,太子還是可以更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