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殿中,青煙裊裊,淡淡的幽香似乎讓人心情為之寧靜。
只是對于殿中此時的兩個人而言,心境卻都有些亂糟糟的,畢竟大變在即,沒有人能真正沉下心來。
朱慈烺一臉微笑地望著吳襄,道:“岳父大人,前些時日我曾說過南遷之事,只是如今想想,似乎多少有些不妥當的地方。”
吳襄心中微微有些奇怪,他明白太子這么說肯定有一番用意,便順著朱慈烺的話頭說道:“還請千歲直言。”
“昔日我曾經跟岳父大人說過,將來到了南京,我會奏請父皇,求娶月英妹子為太子妃.......只是眼下看來,咱們去了南京未必能夠如愿,不光不能如愿,只怕真到了南京,我與吳家的關系,反而會成為禍亂之源。”
朱慈烺輕輕嘆了一口氣,他故意用了一個‘我們’這個詞匯,目的就是讓吳襄明白自己是同他們站在一起。
果然,吳襄眉頭微微一皺,卻并沒有太大的感慨,而是沉聲道:“即便成不了太子妃,月英能夠服侍千歲,也是她的福分。”
朱慈烺搖了搖頭,道:“這樣可不行,我既然已經答應了岳父大人,答應了月英妹子,就不可能反悔——再說了,有些事情能退一步,也就能退萬步,南京的一些人,他們既不會容下吳家,也不會容下我這個太子。”
“哦?難道千歲的意思是,我們不去南京了?”
吳襄心中一驚,他也著實沒有想到,朱慈烺居然在臨行前改變了主意。
朱慈烺點了點頭,將去南京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吳襄分析了一遍,繼而輕聲道:“眼下去南京只怕一切都由人,可是我委實不愿一切操之人手,若是能夠同二哥合兵一處,加上京城的三萬兵,再從天津請來兩萬遼軍,咱們好歹也能湊個六萬人,未免非要去南京,眼下完全可以據山東以求發展。”
“據山東以求發展.......聽上去似乎還不錯。”
吳襄微微沉吟了一番,才嘆口氣道:“只是千歲身份特殊,陛下怕是不會同意,到時候反而進退失據。”
朱慈烺也想過這個問題,便笑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以太子的身份撫軍山東,想來南方很多人是樂見其成的,到時候上下串聯一二,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更何況.......”
說到這里,朱慈烺昂首挺胸地站在殿中,眸子望著遠方,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決絕。
“將來我終究要當上大明的皇帝,這是任誰也阻止不了的事情。”
吳襄微微沉吟了一番,道:“眼下京城的那些大臣們,只怕是不愿意跟著千歲去山東......他們終究是要去天津,卻是無法阻攔。”
朱慈烺微微搖頭,道:“在臨行前,我會再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若是他們執意不愿意隨著我們去山東,屆時突圍之時便可分成兩隊人馬.......其中一路便是那些不愿意跟著我去山東的大臣,讓他們帶著家眷逃吧,到時候我們從另外一條路走,也能分散闖逆的注意力。”
在這件事上,朱慈烺不會有絲毫的心軟,在此時的他看來,不跟自己走的,不管什么原因,終究不再是一路人。
“若是如此,臣倒是放心了。”
吳襄微笑著點頭答應了,實際上他在心中也仔細盤算過,去山東并不會影響吳家的利益,而且由于太子沒有別的外援,反倒更加有利于吳家的地位,至于江南的利益.......用太子的話來說,終究有一天能拿到的。
只要太子將來有一日做了皇帝,吳家的所有心血自然也就回來了.......
二人針對目前城中的布置繼續謀劃了一番,定下了屆時出城的順序,特別是那剩余的四千六百多萬兩白銀是重中之重,因此圍繞這些銀子的出城顯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