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有多大面積啊?”袁小姐驚訝地問,她從小在城里長大,這是第一次參觀光業農場。
“將近一萬平方公里吧,一半是發電板,一半是其它設施。”枚先生微笑著回答,沒有不耐煩,也沒有講述那些無趣的專業知識,這是許多農場人的毛病,說得太多,反而削減了參觀者對農場的興趣。
車停在路邊,枚先生帶著袁小姐進入“藍海”深處,手牽手沿路游逛,景色單調,兩人都不覺得無聊。
肌膚察覺不到風的吹拂,卻有轟轟的風聲一刻不停,習慣之后,風聲變成遼闊的安靜。
“我覺得咱們像是游在海中的兩條小魚。”袁小姐說。
“小小的魚,比一根手指還短。”枚千重比劃著。
他們遇見一隊維護員,開著造型古怪的車輛,遠遠地就有人站起身揮舞手臂,喊出枚先生的名字,表明他到家了。
遠發光業農場,也叫一場,此地居民們往往自豪地向外人聲稱,這里是行星上的第一座光業農場,比“翟王星”命名還要早幾十年。
居住區只占農場的一小塊面積,一條主街貫穿過去,格局與常見的小城鎮無異,只是房屋顯得更老一些,沒有高層建筑,至多三層,通常是商業場所。
人口不滿一萬,彼此都很熟悉,枚先生的小車像蝸牛一樣緩慢爬行,因為他要與太多的人打招呼,有時還要停下來,下車握手寒暄,然后熱情地介紹袁小姐。
為了維持笑容,袁小姐臉都僵了,但她真心高興有機會融入枚先生的生活圈子。
次日一大早,兩人一塊去給老人家拜壽,按輩分,枚先生要稱他為太爺爺。
至少有二百人排隊等候拜壽,從前廳一直排到院子里,長長的隊伍繞了幾個圈。
城里長大的袁小姐沒經歷過這種事,心中惴惴,臉上神情表露出來,枚先生摟住她的肩膀,小聲安慰道:“別怕,很簡單,跟著我照做就好。”
果然很簡單,太爺爺老到已經失去大部分身體機能,像一具僵尸,又像是以彈簧連接的木偶,顫顫微微地不住點頭,喉嚨里發出風一樣的低吟,見到誰都沒有神情變化。
枚先生與袁小姐三鞠躬,遞上紅包,放在太爺爺身前的茶幾上,然后退到一邊,拜壽就算結束,前后不過十幾秒鐘。
真正的聚會這才開始,家族成員只有一小半生活在農場,大多數人與枚先生一樣,從外地特意趕回來,一為給老人拜壽,二為交流感情。
在家族中,枚先生仍是那個耀眼的人物,一刻也不得閑,還在排隊的時候,就經常向其他人點頭致意,拜壽之后,一回到外面的院子里,就被一群青年男女圍住,說個不停,簇擁著他去見其他長輩。
自從相識以來,袁小姐第一次感受到冷落,但她心態很好,就當這是一次小別,很快,他還是回到她身邊。
袁小姐向遠處的枚先生揮揮手,表示自己要出去逛逛,枚先生微笑著點點頭,馬上收回目光,認真地與身邊的一個女人交談。
女人很年輕,袁小姐帶著一點嫉妒之心走出大門,很快就恢復愉快的心情,如果說年輕的她有什么座右銘,那一定是:萬事皆屬身外之物,唯有心情屬于自己,所以要自己照顧好自己。
在一座彼此沾親帶故的小鎮里,外來者更顯孤獨,所以袁小姐刻意避開鎮上唯一的主街道,專往較為僻靜的地方行走,與其看人,不如看風景。
除了汪洋一般的發電板,小鎮沒什么特殊風景,只是處處與大都市不同,在袁小姐看來頗有幾分趣味,比如這里的許多房屋直接使用發電板當建筑材料,重新涂上其它顏色,而且幾乎沒有標牌,外人很難分清哪里是住戶,哪里是商鋪。
袁小姐喜歡小鎮的寧靜與親切,但是下定決心,如果必須選擇的話,她寧可放棄枚先生,也要回自己的“家”,那個嘈雜而混亂的都市,人們突然熱情,又突然冷漠,前一晚把酒言歡、抱頭痛哭,第二天形同陌路,這才是她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