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所許諾的這個重賞讓其麾下的不少亡命之徒都紅了眼睛,一陣排槍過后,被重賞所激勵的士兵們冒著公館各個窗口噴射出的槍火發起了死亡沖擊。在一路倒下三四十個傷亡者的情況下,剩下的十來個勇士成功的沖進了公館,并和守衛者展開了殊死的肉搏戰。
借此良機,王子馬上發起了第二次沖鋒,在守衛者火力大為下降的情況下只付出不多的士兵傷亡就攻占了公館的第一層樓。大勢已去,很快剩余的守衛者不是被打死就是棄械投降。
王子成功的占領了白鹿鎮,而前來增援的火槍守備營因為姍姍來遲,在背負貽誤戰機的罪名和王子招攬的選擇中,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項,成了王子手下第一個有正式編制的戰斗營。
這就是克洛德在歷史書上所看到的史稱“三色權杖之爭”的奧維拉斯王國內戰的開端,斯特林七世去世后,體弱多病的斯特林八世在位十一年,碌碌無為,王國局面日漸凋敝,財政入不敷出。而且貴族與自由民,商人的矛盾愈發激烈,很多領地貴族不顧王國法令,在封地上任意設立稅卡建立私人武裝,搜刮民間財富為已享用。
王國境內盜匪四起,民不聊生。而王國邊境的納瑟里王國和伯克利公國更是趁火打劫,不斷的挑起邊境紛爭,侵占了王國東北部的兩個郡。面對外憂內患,斯特林八世的解決方法很簡單,一瞪眼,死翹翹了,給后繼者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斯特林八世死了沒關系,反正他的存在感一向很差,在王國百姓的眼里,有沒有這個國王都一樣,眼下這局面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所有人都在煎熬著求生。
問題是斯特林八世死了不打緊,可他沒留下遺旨宣布下一任國王是誰,這下長公主伊莉尼婭.唐.斯特林和二王子歐內斯特.唐.斯特林兩人就激動了,他們認為自己都有登上王位的可能性。
伊莉尼婭長公主在民間風評不佳,在貴族中也是以浪蕩成性而聞名,她的支持者是王都禁衛軍中的軍事貴族,另外和納瑟里王國,伯克利公國也有聯系。據說這兩個敵國都支持長公主成為女王,當時王都有傳言說長公主答應登上王位后就割讓東北四郡給這兩個鄰國以換取彼此之間的和平協議和對她的支持。
歐內斯特王子的支持者是領地貴族,也就是王國既得利益的那一小撮人,以王子的舅舅布郎大公為首,他們頑固的反對一切對現狀的改變。依靠手中掌握的十二個城防軍火槍守備營,他們和禁衛軍對峙在王都,時不時的鬧出擦槍走火事件。
在伊莉尼婭長公主和歐內斯特王子對立的同時也沒忘了照顧他們的小弟弟三王子卡爾加特.唐.斯特林。眾所周知,三王子是斯特林八世還沒登上王位前和貼身侍女搞出的成果,并不是王后親生,嚴格來說應該歸于私生子的行列。
只是那貼身侍女在卡爾加特王子出生后不久就感染時疫身亡,斯特林八世顧念舊情,讓王后收養了這個小嬰兒,成為名義上的三王子。實際上卡爾加特王子是由一對王府的園丁老夫婦所撫養長大,王后忙著照顧自己的兩個親生子女,從沒顧得上這個私生子。
伊莉尼婭長公主和歐內斯特王子一向認為卡爾加特王子對王位夠不成威脅,畢竟他不是王后親生的。不過也覺得卡爾加特王子呆在王都很礙眼,想給個封地又舍不得,干脆就找了個讓他去巡撫西南三郡的借口把他打發出王都,眼不見為凈。
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卡爾加特王子扯著斯特林王室的旗幟做虎皮,一路懲治那些不法的領地貴族和地方豪強,撫慰貧民,消滅沿途的山賊盜匪,收攏民心,聲勢大張,很多憂心國事的豪杰精英紛紛投奔至其麾下,很快卡爾加特王子就擁有了一隊強悍的人馬。
這下伊莉尼婭長公主和歐內斯特王子在王都坐不住了,準備先解決這個新冒出來的王位繼承人威脅。在卡爾加特王子抵達白陸鎮的第二天,抓捕卡爾加特王子帶回王都軟禁,解散其隨從人員隊伍的命令也隨之而來,命令的下面還有一句,如遇抵抗可就地擊斃。
白鹿鎮的封地男爵帶著他的私人武裝前往卡爾加特王子的宿營地執行這道王都來的命令,這迫使王子不得不打響了反抗的第一槍,隨之攻占了白鹿鎮,收編了火槍守備營,奧維拉斯王國的內戰就這樣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