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講究緣分,現代人習慣戴面具,所以在交往中不可避免的會帶有功利性,我在寫到主角與瑪麗雅夫人相識之后很多書友認為主角一下子變得愚蠢和低智商了。
但這只是根據我的一段真實經歷來寫的。那時我才二十歲,北上佳木斯經商賣皮鞋,九幾年,很慚愧我失敗了,灰溜溜的在過年邊買了張火車票回家。記得在哈爾濱火車站買火車票時,人擠人,我手穿過人群去買票,運氣好搶到了張票,手伸回來時發現手表沒了……
在火車上我要挨兩天兩夜才能到上海再轉車,沒臥鋪,只有站票,我當時一個人就站在車廂里默默的流淚,說實話我給南方人丟臉了,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回家告訴父母我生意虧本的事,身邊那時還不到三百,只夠買車票回家。
然后我碰到了個好心的大姐,三十多歲,見我一直沒吃東西,就過來問我是怎么了,或許是面善也或許是感受到了她的真誠,我不知怎么的就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她。那位大姐給我買了吃的喝的,又和我說了好多安慰的話,甚至她在臨下車前還給我買了很多吃的東西。我很感激這位大姐,只知道她是河北的,但她沒告訴我名字和住在哪里,我和她認識到分別只有十幾個小時,但說實在的,那種信任和被信任的感覺我真的這一輩子都很難忘。
人與人的交往如果沒了功利性,那么純粹的相識相知是很美好的。所以我在書中增加了瑪麗雅夫人與主角相識并互相信任那幾章,當然瑪麗雅夫人和主角還有很多的牽連故事沒寫,只是沒想到會被人噴得那么慘……
我是手殘黨,沒辦法,試過很多方法,比如找人打字,或者那個讀音軟件什么的,但很可惜,這些都沒用,我只有手碰到鍵盤一個一個的打字,腦海中才會自動出現影象讓我知道該怎么寫下去,整個故事內容和大綱才會連接在一起,讓我知道自己該接下去寫什么……
如果可能的話,我寧愿找書看也不愿意寫書,寫書真的很累。從十來歲看書到現在都有三十年了吧,看了很多書,類型很多懶得一一復述。比如說這本書的開頭幾章我就借鑒了《百年孤獨》這本書的家族回憶,在描寫主角少年和朋友打獵冒險經歷,也是從〈湯姆叔叔的小屋〉里得到的靈感。
看書多了口味自然就叼了,現在網上很多沒有最基礎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很容易讓我發現BOG,那樣就沒興趣接下去看了。當年寫領主傳奇就是在網上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書,這才干脆決定寫一本自己看……
記得年輕時寫了兩句座右銘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安安逸逸做書蟲。
現在則改成了鐵馬金戈入夢來,寒夜孤燈著傳奇。
我不是什么大神,所以我碼字不怎么去看書友們的評論,也懶得爭辯。身體不好,沒必要為這些事生氣,噴子很多,但反過來想想,如果我這書寫的不好,那就沒人來噴了,所以噴子多也是對我這本書的肯定。
當然,我不否認碼字寫書是為了有經濟收入,但我不會求月票求打賞。我希望我能安靜的講故事,讓書友們能安靜的看書,看的人多就是對我努力的肯定。
我想我要記住并努力做到的就是,別的人書寫的是一段傳奇或是英雄贊歌,而我描述的則是一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