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設想很美妙,無奈隊友不給力。如果側面和后面的四個公**隊不計傷亡的進行圍攻,那么包圍圈中的藍羽軍團和另兩個二線軍團或許真的堅持不到突圍的那刻。但三個公**隊在第一次進攻接觸中被有些慘重的傷亡給嚇破了膽,開始打起醬油來,把進攻全交給了西丁斯公國的軍隊,他們在旁邊吶喊助威。
奈何西丁斯公國的軍隊進攻無力,傷亡很大,別說是藍羽軍團,隨便一個二線軍團都能輕松的打退他們的每一次進攻。這樣的結果更是讓那三個公國的軍隊指揮官起了自保的心思,不愿意太過消耗自家的兵力。進行圍攻時光打雷不下雨,不動真格的,于是就讓被包圍的奧維拉斯王**隊獲得了喘息的時機,將力量都放在了突圍上。
有這么坑爹的四個隊友,納瑟里王**隊就大吃苦頭,他們拼盡全力依然阻擋不了以藍羽軍團為首的奧維拉斯王**隊的殊死突擊。等戰役結束后,面對著已方的傷亡統計納瑟里王國都要哭了,兩個常備軍團十一二萬人,結果傷亡達到了七八萬,其中戰死的就有三萬多人,這還是奧維拉斯王**隊急著突圍,放棄了打掃戰場的權利……
所以到最后奧維拉斯王**隊突圍之后,反奧五國同盟武裝兵臨愛密斯城下,那幾個公國的軍事指揮官經過商議后提出建議認為最好是馬上發起攻城戰,趁著奧維拉斯王國只補充了兩個二線軍團在兵力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先收復愛密斯城,或許還可以在驅趕他們逃竄回國時收復奧丁山脈防線……
這建議很正確,但納瑟里王**隊的最高指揮官卻一口拒絕。兵臨愛密斯城下反奧五國同盟的武裝匯集,一看到那幾個公國幾乎完好無損的兩個軍團兵力,納瑟里王國這一方就是氣不打一處來。麻痹,勞資這邊為了圍困藍羽軍團天天在拼命,你們卻在旁邊摸魚,還一個勁的喊傷亡很大,損失一兩個營也叫傷亡極大的話,那我們這兩個常備軍團是不是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了?
進攻愛密斯城可以,但納瑟里王國一方已經決定要袖手旁觀了,他們認為自己這邊這么大的傷亡確實是無力再發起進攻了,主攻就交給那三個公國的軍隊了。三個公國加起來六個軍團,對付愛密斯城兩旁新調來的兩個奧維拉斯王國的二線軍團應該是手到擒來,不費吹灰之力。而且愛密斯城里面雖然也有近五萬的守軍,但這五萬大多是突圍出去的殘軍和傷兵,在三個公國的優勢兵力前是占不了什么便宜的……
說得輕巧,但那三個公國的軍事指揮官在得到了愛密斯城防御陣線比較完整的偵察情報后就有些苦惱起來。現在的愛密斯城防線在奧維拉斯王國新增援上來的兩個二線軍團的打造下已經成了銅墻鐵壁,光是偵察到的火炮陣地就多達十八個,對進攻者來說這決不是容易啃下的骨頭,可想而知,一旦發起進攻,那么必將面臨慘重的傷亡。
三個公國的軍事指揮官把目光投向西丁斯公國一方,但西丁斯公國大公弗利郎斯公爵很無奈的表示,雖然他也很想馬上收復失地,但依靠他現在手上這兩個新編軍團的武裝力量實在是無能為力,他需要時間盡快的將在愛芬娜斯堡新組建的三個軍團的士兵給訓練成合格的士兵,這其中還需要三個公國給予大量的武器和裝備支援……
既然西丁斯公國和納瑟里王國都認為他們目前無實力向愛密斯城發起進攻,那么前來做客的三個公**隊自然不會喧賓奪主了。于是進攻愛密斯城的建議很快就消失了。四十多萬反奧五國同盟的武裝力量就這樣和十五六萬的奧維拉斯王**隊對峙在愛密斯城一線。
在奧維拉斯王國,藍羽軍團和兩個二線軍團在西丁斯公國的愛米麗婭平原被反奧五國同盟的四十多萬聯軍所包圍的噩耗早已通過鷂鷹傳信到了王都。陸軍部頓時亂做一團,這是誰也意料不到的突發事件,想對策的,推責任的,找背鍋的應有盡有。如果不是斯特林十世大駕光臨陸軍部,說不定陸軍部還得混亂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