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敵來我往
河水冰冷刺骨,這時節想泅渡過河是不可能的了……
做為奴比西亞大陸最大的河流,多利尼巴拉河寬闊無比。
費了兩天時間,貝爾克林才在敵人那個警戒營地的上游,約三十多里處找到了一段河面,看起來河水很平緩,應該很容易過河。只是兩岸相隔近千米,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從此岸劃到對岸,另外,這里沒有渡船,沒有漁民,過河的船只需要自備……
克洛德詢問了費魯鎮的居民,有一些從吉因科鎮過來的老居民告訴克洛德,敵人那個警戒營地看護的兩座浮橋并不是他們自建的,而是原本就有的,是白令加納直轄領勾連多利尼巴拉河兩岸領地唯一的通道。在那里建造浮橋是因為那段河面最窄,只有六百多米,河流也很平緩,不會對浮橋產生不好的影響。
原本那里是渡船所在地,但渡船一趟花費時間起碼得一個多小時。于是一些做野牛貿易的商人自費湊齊近千枚金克郎修建了這么一道浮橋,方便那些運送野牛尸體的車輛來往于兩岸。結果浮橋造好沒多久,敵人就來了,很順利的渡過了浮橋,攻占了吉因科鎮,兵臨首府布里卡曼城之下……
難怪在王國下發的版制地圖上,白令加納直轄領在多利尼巴拉河上并沒有標簽上這里浮橋的字樣,只標注了一個渡口,克洛德還一直以為這兩座浮橋是敵人自己搭建的。搞清了浮橋的來由是很好,但現在的問題是游騎一三一營想過河該怎么辦。
一個來自吉因科鎮的老頭推薦了羊皮木筏,這個羊皮木筏不是指用羊皮包裹木筏,而是用羊皮制成浮球,也就籃球般大小,綁在木筏底部來提供浮力。一張木筏也就五六個平方左右,需要二十五六個羊皮浮球,足夠讓十余個成年人站在上面過河。
老頭說,當初第一批移民到達這里后就是用羊皮木筏過河去狩獵阿爾巴托大草原上的野牛群,開創了白令加納直轄領著名的野牛貿易。隨著野牛貿易的擴展,王國最終決定設立白令加納直轄領……
不過后來有了渡船,羊皮木筏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渡口渡船都掌握在敵人手中,克洛德想過河的話不得不重新撿起這個羊皮木筏。制作羊皮木筏倒很簡單,材料都是現成的,但那老頭也告訴克洛德,羊皮木筏的缺點就是速度慢,而且不大平穩……
游騎一三一營的后勤保障中隊馬上派上了用場,木匠和皮匠根據老頭的述說很快就造出了實物,同時又進行了改良。克洛德親自帶人去多利尼巴拉河邊對羊皮木筏進行了試驗,發現確實可行,于是就下令多造羊皮木筏,爭取一次性渡河到對岸完成襲擊任務。
圣光歷五百八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克洛德帶著兩個直屬野戰大隊劃著羊皮木筏渡過了多利尼巴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