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既然當了總督和提督,只要頭腦靈活點總會找到來錢的路子。很快他們就盯上了兩個大陸之間的跨洋貿易,奴比西亞大陸的特產和礦產資源送到王國本土被那邊的貴族商會給壟斷他們管不著,但經過他們的地盤雁過拔毛還是能辦得到的。有些地方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聯合起來還能迫使王國本土那邊給他們分一杯羹,光是這個跨洋貿易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們就撈得腦肥肚圓。
可是那些逃到考比丘斯港的海軍官兵卻給他們帶來了壞消息,白鹿城的風暴艦隊反叛了,他們宣誓效忠漢斯巴克大王子,背棄了斯特林十一世,也就是威德列克王子。這意味著兩個大陸就此斷絕了聯系,再也沒有什么百多艘的遠洋海船所組成的跨洋貿易了,或許以后只能靠幾艘遠洋走私船來往于兩個大陸。
效忠哪位王子,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們根本不在意。對于王國本土所爆發的二王爭位內戰,這些總督和提督們只想做個吃瓜的旁觀眾,喊幾聲六六六就可以,沒人想參雜進這些破事中去。反正他們遠在奴比西亞大陸,等最終兩位王子分出勝負后再向最后的勝利者效忠就是了。
其實王國本土很多地方郡的官員也是這么想的,可惜的是他們已經被轉入了旋渦中。在最后的勝利者出現前已經被逼著站隊,各地城鎮的官員和地方勢力已經為了效忠哪位王子腦漿都打出來了,很多有心當圍觀眾的地方官員和勢力代表都因為身家性命被逼著提前宣布自己要效忠哪位王子......
提爾西姆,莫爾馬利,阿圖拉斯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們是主動投身于這個大旋渦中。因為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錢包,沒了跨洋貿易他們的私人收入將大大的縮水,為了這份豐厚的收入,他們認為,只要他們也宣布效忠漢斯巴克大王子,那么就能和白鹿城呆在一個陣營里面,兩個大陸之間的遠洋貿易還能夠照常的繼續下去。
這就叫利令智昏,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們根本不清楚戰區與大王子之間的矛盾,他們只知道三月份的時候王國陸軍部發來了對戰區斥責和勒令裁軍的命令,于是把主意打到了前來協商稅收分配問題的博洛尼克將軍身上。認為可以說服戰區一起投靠漢斯巴克大王子,這樣就可以保持海外直轄領態度一致,他們做為倡議者還能在漢斯巴克大王子面前多一份功勞。
結果他們在博洛尼克將軍的身上碰了個釘子,雙方雞同鴨講一般,根本就辦法談攏。無論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們怎么在博洛尼克將軍面前說明漢斯巴克大王子所占據的戰略優勢,并肯定的認為漢斯巴克大王子即將成為奧維拉斯王國的新國王,博洛尼克將軍仍然拒絕和他們一起宣布效忠漢斯巴克大王子......
惱羞成怒之下三個直轄領的總督和提督們干脆派遣私人衛隊突襲了博洛尼克將軍的住處,發生激烈的交火之后依仗人多勢眾打傷了博洛尼克將軍,消滅了將軍的衛隊,然后把博洛尼克將軍給囚禁了起來,準備將來送給漢斯巴克大王子做為他們投靠效忠的證明與功勞。
在總督和提督們的眼里,既然博洛尼克將軍是個死腦筋,那么戰區總有別的將軍會是識時務者,只要囚禁了博洛尼克將軍這個名義上代理的戰區最高司令長官,自然會有別的將軍想上位。到時就可以利用博洛尼克將軍脅迫戰區的其余將軍,和他們一起投靠漢斯巴克大王子。很簡單,如果不愿意的話他們就放了博洛尼克將軍,那么想上位的將軍在博洛尼克將軍回去后自然就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