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說的時候雖然說的信心滿滿,但是彼得·帕克就沒有這樣的信心,可控核聚變是世界性的難題,對于如何約束核聚變,全世界方面都沒有多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便是有,也是通過投入巨量資金和資源的情況下勉強能夠實現,而且即便是能夠實現,這里面的投入也要遠遠大于產出,根本就不值。
而想要進行那樣的實驗,就是將整個奧斯本工業全部都填進去都不夠,只有國家級別的實力才能夠進行那樣的實驗,就像是他們當初進行最初的核試驗一樣,投入了巨量恐怖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資源,但那是為了打倒**,而在如今的時代里,沒有絕對戰略性的對手,他們是絕對不肯輕易投入到這樣的實驗當中的。
而且更別說如今已經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斯塔克工業的初代鈀元素方舟反應爐是向外出售的。
如果說不能夠拿得出比斯塔克工業的鈀元素方舟反應爐,輸出能源更強更穩定,投入成本更低,那么他們今天的這一場實驗就等于是失敗了,奧托博士非常清楚的明白這一點。
“博士,我們已經達到了1000兆瓦的發電量。”一旁的助手激動的都快要說不出話來了。
要知道,整個地球,一天平均能消耗的電量在7000至9000兆瓦之間,那這樣看起來1000兆瓦倒也算不了什么,可是你要看清楚,那是整個地球。
如果僅僅換算成人口和地域面積,光是他們僅僅眼前展開了這個核聚變的小太陽,就足夠給整個美利堅所有人口和領土提供一天所用的電量。
如果一切真的能夠按他們預想穩定成型的話,那么整個世界的能源格局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基本上已經達成了預想值,奧托博士的心放下了許多,而且就是在這個時候,原本已經穩定下來的小太陽,開始突然迸發出了跳躍的火黃色弧線,奧托博士立刻推動身后的鋼鐵觸手將他壓制回去。
那些離子態的東西,實際上是跟太陽的日珥極度類似的東西,就像是噴發的火舌一樣,雖然它的主要成分是氫,但他的根本推動來自于氦,也被稱之為太陽元素。
這邊剛剛將一條小型日珥給壓制下去,另外一邊就又是一條小型日珥噴射了出來,奧托博士立刻又推動另外一條鋼鐵觸手,再度將其壓制了下去。
四條鋼鐵出手同時工作起來,遠遠的看上去就像一頭巨大的章魚一樣。
這一條又一條日珥出現,已經在說明眼前的這個核融合反應產生的小太陽開始進入第二個劇烈爆發的階段,如果說無法將這種爆發力量徹底壓制下去,那么不停噴射出的能量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洶涌的爆發出去,最終形成一顆小型的核彈,在曼哈頓的大地上轟然爆響。
這一幕就是所有人都擔心的核融合的穩定問題,奧托博士一邊在用鋼鐵觸手壓制爆發出的日珥,同時也在小心的調節著噴射出的質子光束的頻率,緩慢的將它和和融合的原子頻率接近一致,最終將其徹底的穩定下來。
所有的一切其實都在奧托博士的計算當中,盡管一次又一次的日珥爆發,但實際上和融合產生的小太陽的大小并沒有繼續擴大,也就是說從表面上來看,實驗已經近乎成功。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奧托博士能夠接近拿到諾貝爾獎并不是浪得虛名的,今天的這一場實驗足夠能夠讓他更進一步,讓他最終能夠青史留名,參與到這一次實驗的各方也都能夠獲得絕對的利益。
可以就是在突然之間,周揚,斯塔克,還有彼得帕克,三個人的臉色在一瞬間變得極度的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