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生的三大哲學問題,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已經解決了,我是石猴。
第二個問題,我在哪也解決了,我在花果山。
而第三個問題,我要做什么?
在石猴了解了猴群的現狀之后,也已經確定了下來。
那就是給這群吃不飽,穿不暖,哦,他們沒東西穿,天生赤果,受凍的猴子們,進入物質自足的小康生活。
只是,考慮到現在還有兩個月就要入冬,所以石猴考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過冬的糧食。
瓜果松子已經排除掉了,那么,還有什么可以吃的呢?
山里的動物不是可以吃嗎?
你開玩笑了,以猴群目前的戰斗力,能打死那只動物呢?上樹的蝸牛?樹葉上的毛毛蟲?
凡事也得講究一個度量,你上來就是老虎豺狼,猴子你也得打得過才行啊。
你說打山羊麋鹿,那你也得追得上才行啊。
你說你去捉鳥捉山雞,可是你別忘了,人家可是帶翅膀的會飛。
今天石猴搗了幾個鳥窩,可是被那幾只鳥拉了不少鳥糞。
不能忽視客觀的困難,你主觀意志在強大,也不能當力氣用,當飯吃下去。
既然山里的肉吃不著,那么,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嗎?
思路不能封閉,要從全局出發,因地制宜。
那么猴群的全局是什么?
全局就是,他們這里不僅是花果山之東,還是東海之濱。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已經沒什么吃的了,那么只能吃水了。
尤其是還是這么多水的集合——大海。
說起這個大海啊,里面魚蝦眾多,而且還可以產鹽。
在山里鹽可是十分難得。
大多數動物為什么舔石頭縫?
因為里面咸。
正是出于以上的考量,石猴才主動請纓,來海邊巡邏,準備帶著自己的手下,搞一點副業。
你說搞副業,你跟崩將軍說一聲,把所有的猴子都叫過來,大伙一起干不好嗎?
如果這么說的話,那么就太片面了。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石猴搞的副業,也只是構思而已。
其他猴子也不是沒事做,畢竟那些果林也不能放棄不是。
再說了,沒有成果,你就讓別人出力,這出力還不是一天兩天,別的猴子就沒有怨言嗎?
在讓別的動物把水果林給吃了,他們拿什么保底過冬啊。
所以,石猴的副業,只能暫時自己搞,等出了成果,大伙必然齊心協力。
到時候萬眾一心,不是,百猴一心,必然可以平安的度過冬天。
而石猴的打算是這樣的:那就是圍海撈魚,堆海水成鹽。
有了鹽就可以保存食物了,就是一些野菜,也能腌制起來。
只是石猴并不想把這些事情,以任務的形式發布下去。
因為正式的工作,會降低猴子們的積極性。
可是,你要是用游玩的名義去調動他們,他們可是會踴躍無比的。
在聽到有小猴反駁自己的時候,石猴也不以為意,反而笑問道:
“那你仔細說說,你們平常玩些什么啊?”
“統領,我來海邊一般是舔石頭,翻石頭縫,找點小螃蟹開開葷~”
“除了這些,我們還會去玩玩沙子,沙子里面有小貝殼,可漂亮了~”
猴子們七嘴八舌的談論起來,情緒高漲非常,似乎立刻就要去海邊玩耍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