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權,這是智朗要做的,也是必然結果。
大大小小的貴族,帶著各自親衛共同湊成的軍隊,結果只能是被淘汰。
對晉國來說,這更是有深刻體驗的經歷。十多年前,智瑤率晉軍攻鄭,一路打到了鄭國都城。結果呢,命令趙無恤攻城,卻被直接拒絕。
將佐不和,智瑤作為大軍指揮官竟然指揮不動士兵,結果可想而知。鄭都沒打下來,晉軍擴張的大好時機就此錯過。據說,當年回去后智瑤氣的在國君面前大罵趙無恤,幾次拔劍相向,可終究還是無可奈何。
很難說,那次戰爭對智瑤的影響有多大,后來發起攻趙戰爭有沒有那次矛盾的因素。但很顯然,晉國上下都意識到了分封制對軍隊戰力的極大危害,以致幾家這么多年新擴張的地盤,多數都設置了縣。
而且對這個結果,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少年得志的智朗,只會更加激進。
而智朗也趁機試探了大家的接受度,現在看,比預料的還要更好一些。
那么,趁著戰爭時期的強勢,他自然就選擇省去爭論,把事情定下來再說。
只是稍作休整,等晉陽派來治理人員后,智朗又繼續率軍作戰。
趙嘉戰敗的消息已經傳到各地,其中少不了加一些打擊敵軍士氣的內容。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智軍就像梳子般一路橫掃過去,攻城拔寨,遠比攻打祁城順利的多。
有的城池上午把軍隊擺在城下,下午就能在城中宿營了。到后來,花在路上的時間比攻城還要多。
而在這個過程中,魏韓不斷的派人來勸阻,甚至搬出了晉君使臣,意圖讓智朗停止攻勢。同時,兩家還不斷向邊境屯兵,施加壓力。
“家主!魏韓使者又來了,這次好像拿到了國君的命令,還有一封親筆信。”
剛攻下一座小城,賈遠就帶來了一個惱人的消息。
智朗正在城外指揮拆除營寨,渾身的汗。看到賈遠,他提著水袋飲了幾大口涼白開,這才長長松了口氣。
“國君……,哼,我們跟魏韓對立,他有什么可急的?”智朗把水袋收好,直接用袖子擦了擦臉。
一旦占據趙氏,智氏的地盤跟人口就幾乎有晉國三分之二,力量完全失衡了。一向對智氏頗有好感的晉君,也終于急了。
不過,對晉君來說,這又有什么區別?誰贏了都不會分他一點。
賈遠點了點頭,“國君對家主不了解,擔憂也是正常。……倒是魏韓,這些日子一直在邊境囤積重兵,如今兩家兵力加起來恐怕有近兩萬了!”
智朗搖了搖頭,在旁邊找了塊蔭涼坐下了。“兵馬再多又有何用?匆忙湊起來的軍隊,不堪一擊。”
魏韓兩家的常備軍各有近萬人,而之前戰爭中,魏韓精銳已損失了大半。不用想也知道,那兩萬兵馬八成又是拉來湊數的。
“信呢?”智朗抬手說道。
“在此!”賈遠連忙遞來了一份絹布。
智朗接過來,卻先看到了信尾魏駒跟韓虎共同的署名,接著,他這才往上看去。
信總共也就不到百字,前半部分是引經據典的大道理,后半部分則是講明局勢,直接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