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仔細觀察這幅畫作,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關于仿作,無非兩種情況,名人仿作和造假。
第一種情況的畫家也是名人,比如唐伯虎仿李唐的作品,款識就是“仿李希古畫法姑蘇侍生唐寅奉呈文老大人先生雅教。”
然而,這幅畫上并沒有唐寅留下的款識,只有幾位清代鑒賞家留下的鈐印,至于這幅畫的作者之所以被認為是唐寅,主要是一位名叫高士奇的藏家留下的題識。
這位高士奇是清早期非常有名的藏家,收藏名跡甚富,留有著錄書《江村消夏錄》、《江村書目錄》。
其中《江村消夏錄》三卷,錄所見書畫,每卷以時代為序,考其源流,記錄尺寸、質地、印鑒、題跋、畫面內容等,間加評語,在體例上比較精密,為后世諸著錄書所仿效。但對作品真偽多未評定,許多作者明知的贗本也充塞其間,看來是有意混淆視聽。
而《江村書目錄》為高士奇手訂本,后人付梓刊行。由于是自己秘藏底帳,故而對每件作品的真偽、優劣、品評都十分明確。
《江村消夏錄》中未加任何說明的作品,“書畫目”中均有鑒定評語,此書一卷,分九類。其中進呈內府和饋贈親友的“進”、“送”兩類,均注明贗跡而且價值低廉,永存秘玩則是真品而且價值昂貴,屬于特等精品。因此,他進呈皇帝的書法幾乎全是假的,曾遭到當時言官彈劾。
因此,以高士奇留下了題識,從而認定這幅畫的作者就晃唐寅,實在難以服眾,圍觀眾人也都議論紛紛。
“高士奇憑什么認為這是唐寅的作品?”
“高士奇是大藏家吧,講的話總要有些依據,否則的話,哪來這么大的名聲?”
“嘿,大藏家又怎么了,先不提大藏家也有打眼的時候,他連進貢的書畫都是假的,隨便這么一寫有什么不可能的?”
“他又不是吃飽了撐的,干嘛要隨便寫?”
圍觀的人們立刻就分成了兩派,爭的不可開交。
吳起亮向方昊問道:“方老師,不知您是什么判斷?”
方昊思考了一下,正要開口,旁邊傳來一個聲音:“嘴巴沒毛。”
方昊回頭一看,說話的正是季大成,他見方昊看向自己,故意轉過頭,好像剛才那句話不是他說的一樣。
“這個季大成是腦子有問題嗎?無緣無故地就來招惹自己。”
方昊覺得很莫名其妙,不過現在他懶得計較,把這事記在心里,說道:“縱觀整幅畫卷,并沒有留下唐寅的筆墨風格,如果作者是唐寅,這顯然不可能。比如之前拍賣的那幅唐寅《仿李唐山水》,雖然運用了李唐的筆法,但還是帶有唐寅自己的風格。”
季大成冷笑一聲:“你比高士奇還要厲害!”
方昊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如果這個高士奇說你是豬,你是不是就以為自己是豬了?”
“你!”季大成氣得臉都紅了,只是看到大家都看著自己,才硬生生地壓下了怒火:“巧舌如簧,難道唐伯虎就不能臨摹嗎?”
“不懂就回去多看幾本書,不要一知半解,就胡言亂語!”
方昊瞥了季大成一眼,接著說道:“這幅畫仿倪瓚的風格很到位,但運筆等方面,還是顯現出一些作者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和唐寅一點關系都沒有,怎么就能認定作者是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