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繼續鑒定尤求的《桐蔭雅集》。
說起來,尤求是仇英外甥。善畫人物、仕女、道釋及山水。
而雅集是文人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以文會友、彼此唱酬、言書論畫、鑒藏博古、對弈品茗是雅集的主要內容,其傳達了明代文人在視覺上的審美趣味,是明代世俗風氣的一種文化表征。
方昊鑒定之后,說道:“這幅畫表現出了雅事活動的外在環境,庭院一角的院墻把畫面一分為二,上端是斜逸而出的湖石與梧桐樹,淡雅寧靜;下端為雅士座談品古,恬淡閑適。
這種繪畫方法,是典吳門畫家中常用的窄幅構圖,符合尤求的創作風格。
另外,畫中湖石以沒骨繪之,玲瓏清透;人物以白描為之,線條纖細流暢,在綸巾、衣領及袖口處以淡墨染就,層次分明,這也是尤求慣用的繪畫技巧。如果要說問題,那就是這幾處吧?”
方昊指了畫卷上的幾處位置。
“是的。”孔益點頭確認。
方昊說了自己的判斷:“這幅畫以前應該保存的不好,整幅畫有好幾處修復過的痕跡,而這幾處地方,應該也是修復過程中沒有處理好造成的,修復師傅可能水平不高,全色和接筆沒有處理好,造成了看起來有些突兀的觀感。”
古舊書畫在傳世的過程中,由于收藏保管不善造成受潮發霉、污跡滿目、蟲蛀鼠咬,以及綾絹和紙的自然老化都會使書畫產生破洞、糟朽斷裂等,如果不及時修復,就會影響古舊書畫的壽命和藝術價值,會朽爛而破毀。
像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美術館、拍賣會及民間收藏家中能看到的古舊書畫,許多都是經過修復人員修復裝裱好的杰作。
但書畫的修復可不簡單,過程特別的繁瑣,需要特別小心細致,還需要有高超的繪畫功底。
就比如方昊說的全色和接筆。
全色,就是將漏洞處失去顏色的地方補好,使畫面統一。高手要做到“四面光”,即上下左右四個角度全都看不出補過。
而老舊書畫中因破洞造成的斷筆,就需要接筆。要求接筆人對畫家筆法有深入了解,知道筆意來龍去脈,這等于和藝術家一起創作。
這兩個步驟,如果修復人員水平一般,或者修復時不細致,就會出現和原作其它部分不協調的問題。
方昊認為,這幅畫之所以有爭議,就是由于沒有修復好造成的。
方昊說:“能不能拿張白紙來?”
“我去拿!”秦敦很快就去外面拿了張A4紙過來。
方昊把紙撕成幾個小塊,放在剛才指出的幾處地方:“你們看,這么一來,是不是好多了?”
孔益和秦敦一看,看不到那幾處地方,這幅畫頓時上了一個檔次,也和諧多了,這無疑也證實了方昊的判斷。
孔益豎起拇指稱贊道:“方老師,還是你厲害,一個簡單的辦法,就解決了難題!”
方昊笑了笑:“沒什么,可能是因為我年輕,喜歡胡思亂想,正好想到了這個辦法。”
這當然是玩笑話,如果沒有過硬的實力,同時腦子轉的快,又不拘一格,方昊的表現也不會讓他倆佩服。
兩幅爭議的作品都讓方昊給解決了,孔益高興之余,還有些得意,別的不說,至少自己還有看人的眼光,換作其他人,很可能會不會接連邀請方昊吧。
剩下最后一幅髡殘的《松風水月圖》,孔益相信方昊也能夠給出正確的結論,只是正在方昊鑒定的時候,秘書過來通知他,他的同學到了,而且不是一個人來的。
孔益讓秘書先去把他的同學帶去會客室,告訴方昊和秦敦,一會有了結果,帶著畫去會客室,隨即出了門。
孔益走進會客室,看到同學顧策和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在小聲說著話,他眉頭微皺,因為那老人他認識,正是星羅國際的書畫鑒定專家周悟。
顧策怎么會帶著周悟過來?這星羅國際可是老牌的藝術品公司,在古玩方面的渠道,肯定比他要多,如果顧策認識周悟,又何必把畫交給他來拍賣?